论证府信用建设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第2章 政府信用概述 | 第15-27页 |
| ·信用的含义 | 第15-17页 |
| ·狭义的信用 | 第15-16页 |
| ·广义的信用 | 第16-17页 |
| ·政府信用的内涵 | 第17-21页 |
| ·政府与信用的关系 | 第17-19页 |
| ·政府信用的定义 | 第19-21页 |
| ·政府信用的特点 | 第21-27页 |
| ·信用主体的特殊性 | 第21-23页 |
| ·政府信用的不对称性 | 第23-25页 |
| ·政府信用影响的广泛性 | 第25-27页 |
| 第3章 政府失信的表现 | 第27-33页 |
| ·公共权力行使不当 | 第27-28页 |
| ·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 第28-30页 |
| ·社会秩序混乱无序 | 第30-31页 |
| ·社会严重不公 | 第31页 |
| ·社会福利增长乏力 | 第31-33页 |
| 第4章 我国政府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33-38页 |
|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 ·社会变迁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政府执政模式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第5章 建设信用政府的途径 | 第38-55页 |
|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 第38-40页 |
| ·改进政府绩效考评方法 | 第40-42页 |
| ·建立政府信用监督约束机制 | 第42-47页 |
| ·法制监督约束 | 第42-45页 |
| ·舆论监督约束 | 第45-46页 |
| ·政府组织监督约束 | 第46-47页 |
| ·建立信用激励机制 | 第47-51页 |
| ·政府信息公开化 | 第51-55页 |
| 第6章 电子政府——建设信用政府的现实选择 | 第55-65页 |
| ·电子政府的内涵 | 第55-56页 |
| ·电子政府的特点 | 第56-58页 |
|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 第56-57页 |
| ·权力的分散 | 第57-58页 |
| ·无缝隙政府 | 第58页 |
| ·电子政府对政府信用的影响 | 第58-65页 |
|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58-59页 |
| ·促进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 第59-60页 |
| ·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 | 第60-61页 |
|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 第61-62页 |
|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 第62-63页 |
| ·监督的强化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