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软土与地基论文

单、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前言第12-13页
   ·研究现状第13-22页
     ·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第13-18页
     ·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8-22页
   ·以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2-23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2章 饱和软粘土静力特性第30-54页
   ·前言第30页
   ·试验仪器第30-33页
   ·试验土样第33-34页
   ·试验方法与内容第34-35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5-42页
     ·围压的影响第35-38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38-41页
     ·加荷速率的影响第41-42页
   ·初始剪应力与加荷速率耦合作用的影响第42-46页
   ·初始剪应力与加荷速率耦合作用下软粘土强度表达式第46-52页
     ·峰值总强度表达式第46-49页
     ·峰值孔压表达式第49-52页
   ·本章小节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第3章 静力刚度软化现象及Duncan-chang模型的修正第54-74页
   ·前言第54-55页
   ·软粘土的静力刚度软化特性第55-60页
     ·围压的影响第56-57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57-59页
     ·加荷速率的影响第59-60页
   ·Duncan—Chang模型及修正第60-70页
     ·Duncan—Chang模型第60-62页
     ·Duncan—Chang模型的修正第62-65页
     ·修正的Duncan—Chang模型参数的确定第65-70页
   ·修正 Duncan—Chang模型验证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4章 单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第74-112页
   ·前言第74-75页
   ·单向激振循环三轴试验介绍第75-77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7-100页
     ·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78-83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83-89页
     ·振动频率的影响第89-95页
     ·初始剪应力与振动频率耦合作用的影响第95-100页
   ·单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强度第100-108页
     ·破坏标准的选取第101-107页
     ·饱和软粘土的动强度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5章 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第112-139页
   ·前言第112-113页
   ·双向激振循环三轴试验介绍第113-114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14-132页
     ·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16-124页
     ·相位差的影响第124-128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128-132页
   ·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强度第132-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39页
第6章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刚度软化模型第139-169页
   ·前言第139-140页
   ·单向激振下软粘土的刚度软化特性第140-144页
     ·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40-142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142-144页
     ·振动频率的影响第144页
   ·双向激振下软粘土的刚度软化特性第144-148页
     ·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44-146页
     ·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46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146-148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软化模型第148-152页
     ·单向激振下的软化模型第148-150页
     ·双向激振下的软化模型第150-152页
   ·每一次循环内软粘土的刚度软化特性第152-160页
     ·单向激振下每一次循环内软粘土的刚度软化特性第154-157页
     ·双向激振下每一次循环内软粘土的刚度软化特性第157-160页
   ·每一次循环内软粘土的刚度软化模型及Masing准则放大系数的确定第160-165页
     ·单向激振情况第160-163页
     ·双向激振情况第163-165页
   ·本章小结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69页
第7章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应变累积模型第169-185页
   ·前言第169-170页
   ·单向激振下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关系第170-174页
     ·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71-172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172-173页
     ·振动频率的影响第173-174页
   ·双向激振下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关系第174-177页
     ·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74-175页
     ·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175-176页
     ·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第176-177页
   ·单向激振下累积塑性应变-软化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确定第177-180页
   ·双向激振下累积塑性应变-软化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确定第180-183页
   ·本章小结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5页
第8章 考虑循环软化特性的饱和软粘土动本构模型第185-201页
   ·前言第185-186页
   ·修正的 Iwan模型的建立第186-189页
     ·初始骨干曲线第186-187页
     ·Masing准则及其修正第187-188页
     ·Iwan串联模型第188页
     ·修正的 Iwan串联模型第188-189页
   ·修正的Iwan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89-191页
   ·修正的Iwan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比较第191-198页
     ·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第191-192页
     ·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其他模型比较第192-198页
   ·本章小结第198-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1页
第9章 结论与建议第201-205页
   ·结论第201-203页
   ·进一步工作建议第203-205页
致谢第205-206页
附件第206-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东缘川西云杉林皆伐后灌木生长、繁殖与更新的研究
下一篇:电解法生产元素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