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书奏事犯讳”律考论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题意义及写作难点 | 第9-11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的难点及不足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著作 | 第11-13页 |
·论文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史料 | 第14-16页 |
·律及相关规定考证的史料 | 第14-15页 |
·案例方面的史料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清“上书奏事犯讳”律的沿袭变化 | 第16-25页 |
第一节 “上书奏事犯讳”的渊源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上书奏事犯讳”罪入律 | 第18-22页 |
·唐“上书奏事犯讳”、“上书奏事错误”律 | 第18-19页 |
·宋金元“误犯宗庙讳” | 第19-21页 |
·《明律·吏律·公式·上书奏事犯讳》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清“上书奏事犯讳”律考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清“上书奏事犯讳”律的分析和引申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因犯讳而获罪 | 第25-31页 |
·官文书触犯御名和庙号 | 第25-28页 |
·官员名字触犯御名和庙讳 | 第28-30页 |
·书写出现抬头错误的规定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因书写错误而获罪 | 第31-34页 |
·因书写错误而获罪 | 第31-33页 |
·因书写不当而酌改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清“上书奏事犯讳”律案例分析 | 第34-51页 |
第一节 “上书奏事犯讳“律文的客体 | 第34-42页 |
·皇帝的制诏文书 | 第35-36页 |
·臣工的上奏文书 | 第36-40页 |
·官府行移文书 | 第40页 |
·律文客体的例外:修书违误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上书奏事犯讳“的官吏责任 | 第42-46页 |
·官吏责任中公罪与私罪的划分 | 第43-44页 |
·官吏责任中的行政处分与刑事处罚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上书奏事犯讳”罪引申分析 | 第46-51页 |
·《春冰室野乘》之“文牍谬误” | 第46-48页 |
·《阅微草堂笔记》之“姑妄听之”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清“上书奏事犯讳”律利弊分析 | 第51-54页 |
第一节 文书触讳罪的利弊分析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文书错误罪的利弊分析 | 第52-54页 |
·有利于官文书的管理 | 第52页 |
·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