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研究铝—有机配合物的方法 | 第12-18页 |
·电位滴定 | 第12页 |
·紫外光谱 | 第12-13页 |
·质谱法 | 第13页 |
·多核核磁共振 | 第13-15页 |
·荧光分析 | 第15页 |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 | 第15-16页 |
·二维核磁共振 | 第16-17页 |
·其他技术 | 第17-18页 |
·环境中与铝配位的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 第18-21页 |
·与脂肪羧酸的配位 | 第18-19页 |
·与酚和酚酸的配位 | 第19-20页 |
·与聚合酚类的配位 | 第20页 |
·与氨基羧酸类的配位 | 第20-21页 |
·影响铝配位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21-23页 |
·Al(Ⅲ)的水解和聚合 | 第21页 |
·配位作用的类型与强度 | 第21-22页 |
·体系pH的影响 | 第22-23页 |
·配位反应的动力学 | 第23页 |
·铝的毒性的研究 | 第23-26页 |
·铝的毒理作用 | 第23-25页 |
·减轻铝负荷的药物研究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实验仪器及操作条件 | 第27-28页 |
·实验原料和药品 | 第28页 |
·槲皮素的提取与分离 | 第28-30页 |
·结构表征 | 第30-39页 |
·紫外—可见光光谱表征 | 第30-31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1页 |
·质谱表征 | 第31-33页 |
·核磁表征 | 第33-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槲皮素与Al(Ⅲ)配位的光谱研究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紫外光谱研究 | 第41-46页 |
·红外光谱研究 | 第46-47页 |
·质谱研究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槲皮素与Al(Ⅲ)形成1∶2配合物的核磁共振光谱研究 | 第52-62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2-53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1H-NMR核磁表征 | 第53-54页 |
·~(13)C-NMR核磁表征 | 第54-56页 |
·固体~(27)Al-NMR核磁表征 | 第56-58页 |
·1∶2配合物的2D-HSQC和2D-HMBC核磁表征 | 第58-60页 |
·1∶2配合物的热分析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本实验所得的结论 | 第62-63页 |
·本实验的创新点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