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VoIP概述 | 第7-10页 |
·VoIP的概念 | 第7页 |
·VoIP电话实现方式 | 第7-8页 |
·VoIP电话关键技术 | 第8页 |
·VoIP的应用优势 | 第8-9页 |
·VoIP的挑战 | 第9-10页 |
·VoIP的技术标准 | 第10-12页 |
·H.323协议族 | 第10-11页 |
·SIP协议 | 第11页 |
·SIP协议与H.323协议的比较 | 第11-12页 |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SIP协议介绍 | 第14-25页 |
·SIP网络体系 | 第14-16页 |
·SIP功能实体 | 第14-16页 |
·SIP基本功能 | 第16页 |
·SIP协议分层结构 | 第16-17页 |
·SIP消息 | 第17-24页 |
·SIP请求消息 | 第18-20页 |
·SIP响应消息 | 第20-21页 |
·SIP消息头字段 | 第21-24页 |
·SIP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体系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对等网络及Chord算法介绍 | 第25-40页 |
·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概述 | 第25-30页 |
·对等网络的概念 | 第25-26页 |
·对等网络的主要系统结构 | 第26-28页 |
·对等网络与C/S结构的对比 | 第28-30页 |
·资源定位算法分类 | 第30-32页 |
·基于DHT算法的结构化P2P系统 | 第32-40页 |
·DHT算法概念 | 第32-33页 |
·Chord算法 | 第33-40页 |
第四章 SIP注册和资源定位的P2P扩展技术 | 第40-61页 |
·概念及术语 | 第40-41页 |
·背景 | 第41-43页 |
·SIP可扩展性研究 | 第41-42页 |
·P2P基础 | 第42-43页 |
·分布式哈希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DHT) | 第43页 |
·ChordSIP算法 | 第43页 |
·扩展概述 | 第43-46页 |
·扩展的消息语法 | 第46-50页 |
·Option Tags | 第46页 |
·哈希算法和alg URI Parameter | 第46-47页 |
·Node-IDs和user=node URI Parameter | 第47页 |
·Resource-IDs和resource-ID URI Parameter | 第47页 |
·reg=redt URI Parameter | 第47页 |
·覆盖网名字(Overlay Names)和overlay URI Parameter | 第47-48页 |
·DHT-NodeID header | 第48页 |
·DHT-Link header | 第48页 |
·InfoFrom header | 第48-49页 |
·URIs | 第49-50页 |
·节点/DHT操作 | 第50-57页 |
·启动一个新覆盖网 | 第50页 |
·引导 | 第50页 |
·节点注册 | 第50-54页 |
·节点定位/查找 | 第54-55页 |
·构造新加入节点的finger表 | 第55-56页 |
·转移用户注册信息 | 第56页 |
·节点主动离开覆盖网 | 第56页 |
·周期性稳定覆盖网 | 第56页 |
·处理失败的请求 | 第56-57页 |
·节点失效 | 第57页 |
·用户层面的操作 | 第57-61页 |
·用户注册 | 第57-58页 |
·用户注册信息/资源查询 | 第58-60页 |
·建立会话 | 第60-61页 |
第五章 P2P-SIP网络电话系统的设计 | 第61-81页 |
·系统总体架构 | 第61-68页 |
·系统对等网络模型 | 第61页 |
·系统设计目的 | 第61-62页 |
·系统性能的考虑 | 第62页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62-63页 |
·系统会话建立流程 | 第63-68页 |
·子模块描述与设计 | 第68-78页 |
·用户模块 | 第68页 |
·ChordSIP模块 | 第68-70页 |
·中介模块 | 第70-71页 |
·Hash模块 | 第71页 |
·SIP模块 | 第71-78页 |
·语音模块和RTP/RTCP模块 | 第78页 |
·系统的安全性及高级业务方面的问题 | 第78-81页 |
·系统覆盖网的安全问题 | 第78-79页 |
·用户应用层的安全问题 | 第79页 |
·高级业务描述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