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我国配电网的现状 | 第7-8页 | 
| ·配电管理系统 | 第8-9页 | 
| ·配电网拓扑分析 | 第9-1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基于信号流图的拓扑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结构 | 第14-22页 | 
| ·图论的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 ·图的运算 | 第16-17页 | 
| ·图的表示 | 第17-19页 | 
| ·邻接矩阵 | 第17-18页 | 
| ·全连通矩阵 | 第18-19页 | 
| ·信号流图的基本知识 | 第19-20页 | 
| ·基于信号流图法拓扑分析的基本结构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电力主接线支路连通增益的计算方法 | 第22-35页 | 
| ·主接线的状态模型 | 第22-24页 | 
| ·状态变量的选取原则 | 第22-23页 | 
| ·主接线的状态方程 | 第23-24页 | 
| ·主接线的流图描述 | 第24-25页 | 
| ·支路连通增益计算 | 第25-26页 | 
| ·几种典型接线形式的分析 | 第26-34页 | 
| ·单母线带旁路接线 | 第26-28页 | 
| ·双母线接线 | 第28-31页 | 
| ·1(1/2)断路器接线 | 第31-32页 | 
| ·无母线主接线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厂站间网络的连通增益计算方法 | 第35-42页 | 
| ·厂站间网络的状态模型 | 第35-38页 | 
| ·状态变量的选取 | 第35-36页 | 
| ·状态模型的描述 | 第36-38页 | 
| ·变量之间的连通增益计算 | 第38-40页 | 
| ·电力主接线模型和厂站间网络模型相结合 | 第40页 | 
| ·算例分析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配电网重构中拓扑分析模型 | 第42-53页 | 
| ·配电网络重构算法概述 | 第42-44页 | 
| ·最优流模式算法 | 第42-43页 | 
| ·支路交换算法 | 第43-44页 | 
| ·网络重构中的人工智能算法 | 第44页 | 
| ·重构算法中的拓扑分析 | 第44-45页 | 
| ·基于连通增益的配电网重构中拓扑分析模型 | 第45-50页 | 
| ·动态电力网络的邻接矩阵 | 第45页 | 
| ·树求解方法 | 第45-47页 | 
| ·独立环路求解方法 | 第47-50页 | 
| ·算例分析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