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弧垂在线检测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技术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线路弧垂、温度的测量方案 | 第11-21页 |
·弧垂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影响弧垂的因素 | 第11-12页 |
·弧垂观测档的选择 | 第12页 |
·传统的弧垂观测方法 | 第12-14页 |
·弧垂的测量方案 | 第14-19页 |
·拍摄数码照片 | 第14-16页 |
·测量方法 | 第14-15页 |
·误差分析 | 第15-16页 |
·全站仪测弧垂 | 第16-19页 |
·测量方案 | 第16-17页 |
·测量误差 | 第17-19页 |
·导线温度的测量方案 | 第19-20页 |
·影响导线温度的因素 | 第19页 |
·温度测量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输电线路的传输容量 | 第21-30页 |
·选择导线截面的原则 | 第21-22页 |
·最大传输容量的计算 | 第22-25页 |
·线路的自然传输能量 | 第22-23页 |
·配电网输电能力 | 第23-24页 |
·输电网的输电能力 | 第24-25页 |
·提高传输容量的措施 | 第25-28页 |
·FACTS补偿装置 | 第25-26页 |
·线路结构调整 | 第26-27页 |
·新型输电技术 | 第27页 |
·输电线路动态增容 | 第27-28页 |
·提高传输容量的经济性分析 | 第28-29页 |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弧垂与传输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 第30-38页 |
·载流量与温度的数学关系 | 第30-32页 |
·导线产生的热量 | 第31页 |
·边界散热量 | 第31-32页 |
·导体和绝缘中的吸热能量 | 第32页 |
·架空导线应力与温度的关系 | 第32-35页 |
·弧垂的计算 | 第35-36页 |
·弧垂与传输容量的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仿真校验 | 第38-47页 |
·仿真校验的数学基础 | 第38-40页 |
·实际数据的仿真校验 | 第40-45页 |
·数据的存储 | 第40页 |
·数据应用 | 第40-43页 |
·温度与弧垂关系仿真 | 第40-41页 |
·温度与电流关系仿真 | 第41-43页 |
·误差分析 | 第43-45页 |
·温度与弧垂关系仿真误差 | 第43-44页 |
·温度与电流关系仿真误差 | 第44-45页 |
·传输容量与弧垂模型的推广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本文结论 | 第47页 |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