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8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半刚性连接分类及其特性 | 第10-15页 |
·半刚性框架分类方法 | 第15-20页 |
·节点刚度对钢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半刚性钢框架分析设计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5-26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8页 |
第2章 节点刚度对多层平面钢框架静力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28-42页 |
·节点刚度对多层平面钢框架静力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28-33页 |
·计算模型 | 第28-30页 |
·计算结果 | 第30-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节点刚度对多层平面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3-40页 |
·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节点刚度对多层平面钢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节点刚度对多层平面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对多层钢框架设计的影响 | 第42-55页 |
·半刚性端板连接受力特性 | 第42-43页 |
·工程背景及计算模型 | 第43-47页 |
·工程背景 | 第43-45页 |
·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动力特性和反应谱分析 | 第47-53页 |
·模态分析 | 第47-48页 |
·反应谱分析 | 第48-49页 |
·弹性时程分析 | 第49-53页 |
·荷载效应组合和承载力验算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半刚性端板连接多层钢框架的pushover 分析 | 第55-66页 |
·Pushover 分析方法原理 | 第55-56页 |
·工程背景和计算模型 | 第56-59页 |
·工程背景 | 第56页 |
·计算模型 | 第56-59页 |
·计算结果 | 第59-65页 |
·模态分析 | 第59-60页 |
·反应谱分析 | 第60-61页 |
·Pushover 分析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多层钢框架节点刚度分类方法研究 | 第66-84页 |
·分类方法研究 | 第66-79页 |
·分类标准 | 第66-67页 |
·计算软件及参数 | 第67页 |
·回归模型 | 第67页 |
·回归数据列表 | 第67-77页 |
·参数分析结果 | 第77-79页 |
·结果验证 | 第79-83页 |
·模型验证 | 第79-82页 |
·工程实例 | 第82页 |
·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4-87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