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安全组播的边缘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作者的工作第14页
   ·论文结构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6-26页
   ·IP 组播第16-17页
   ·IGMP 协议第17页
   ·组播路由协议第17-19页
   ·MPLS 协议第19-21页
     ·MPLS 基本原理第19页
     ·MPLS 中的基本概念第19-21页
   ·IPSec第21-22页
   ·IP 组播安全问题第22-23页
   ·组播安全参考框架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端到端虚电路架构的网络安全计算模型第26-34页
   ·项目研究内容第26-28页
     ·端到端的虚电路架构第26页
     ·安全组播接入认证机制第26-27页
     ·全新组播路由机制第27页
     ·端到端的信息传输安全保障第27-28页
   ·网络安全计算模型总体设计第28-33页
     ·安全组播认证体系第28-29页
     ·安全组播路由机制第29-31页
     ·端到端的虚电路创建第31-32页
     ·网络安全计算模型拓扑结构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网络安全计算模型边缘路由器总体设计第34-45页
   ·功能需求第34-36页
     ·网络边缘第34页
     ·网络核心第34-35页
     ·功能总结第35-36页
   ·实现协议第36-39页
   ·协议栈设计第39-42页
     ·协议层次定位第39-41页
     ·协议栈第41-42页
   ·组播数据报文处理流程第42-43页
     ·出站处理第42-43页
     ·入站处理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网络安全计算模型边缘路由器详细设计与实现第45-71页
   ·实现平台与关键技术第45-49页
     ·Linux 内核简介第45-46页
     ·Linux 内核模块第46-47页
     ·Linux 内核协议注册机制第47-48页
     ·netfilter 框架第48-49页
   ·GMAP第49-56页
     ·协议设计第49-52页
     ·成员管理第52-54页
     ·边缘路由器GMAP 工作流程第54-55页
     ·主要数据结构第55-56页
   ·修改的IP第56-63页
     ·地址变换问题分析第56-58页
     ·边缘路由器IP 工作流程第58-60页
     ·NAT 实现第60-63页
   ·GRP第63-67页
     ·协议设计第63-64页
     ·成员状态维护表设计第64-66页
     ·主要数据结构第66-67页
   ·MPLS第67-70页
     ·边缘路由器MPLS 工作流程第67-69页
     ·MPLS 报文格式第69页
     ·主要数据结构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网络安全计算模型边缘路由器测试第71-77页
   ·测试环境第71-72页
     ·测试网络拓扑结构第71-72页
     ·软件环境配置第72页
   ·测试用例第72-74页
   ·测试结果第74-76页
   ·测试总结第76-7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全文总结第77页
   ·课题展望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OA的特征表达和分析技术
下一篇:基于网络编码的CDN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