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冰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及三维结构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国内外进展 | 第10-16页 |
| ·冰雹物理学研究 | 第10-11页 |
| ·雷达探测研究冰雹云 | 第11-13页 |
| ·冰雹云数值模拟 | 第13-15页 |
| ·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技术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山东省地形特点及冰雹天气气候特征 | 第18-22页 |
| ·地形概况 | 第18页 |
| ·气候特征及降雹的时空分布 | 第18-19页 |
| ·降雹的地区分布 | 第18-19页 |
| ·降雹的时间分布 | 第19页 |
| ·降雹天气特征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观测资料及研究方法 | 第22-32页 |
| ·资料获取 | 第22-25页 |
| ·地面气象观测 | 第22页 |
| ·高空气象观测 | 第22页 |
| ·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 | 第22-24页 |
| ·气象卫星观测 | 第24-25页 |
| ·其他观测手段 | 第25页 |
| ·资料分析及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 ·常规观测资料分析 | 第25-27页 |
| ·气象卫星资料分析 | 第27页 |
|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 第27-30页 |
| ·雷达资料反演方法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2003年6月28日冰雹个例分析 | 第32-46页 |
| ·降雹概况 | 第32页 |
| ·天气背景分析 | 第32-36页 |
| ·天气形势 | 第33-34页 |
| ·高空风场 | 第34页 |
| ·能量场 | 第34-35页 |
| ·水汽场 | 第35页 |
| ·散度场 | 第35-36页 |
| ·卫星云图观测特征 | 第36页 |
| ·雷达资料分析 | 第36-41页 |
| ·雹云形成过程 | 第37-38页 |
| ·雹云生成阶段 | 第38-39页 |
| ·雹云降雹阶段 | 第39-41页 |
| ·雹云消散阶段 | 第41页 |
| ·雷达其它产品分析 | 第41-42页 |
| ·雷达资料反演水平风场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2002年9月27日冰雹个例分析 | 第46-58页 |
| ·概况 | 第46页 |
| ·冰雹云发生前的天气背景 | 第46-50页 |
| ·天气形势 | 第46-47页 |
| ·高空风场 | 第47-48页 |
| ·能量场 | 第48-49页 |
| ·水汽场 | 第49页 |
| ·散度场 | 第49-50页 |
| ·卫星云图观测 | 第50页 |
| ·雷达资料分析 | 第50-55页 |
| ·演变过程 | 第50-51页 |
| ·雹云生成阶段 | 第51-52页 |
| ·雹云降雹阶段 | 第52-54页 |
| ·雹云消散阶段 | 第54-55页 |
| ·其他雷达产品的分析 | 第55页 |
| ·回波顶高 | 第55页 |
|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 第55页 |
| ·雷达资料反演水平风场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58-64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超级单体冰雹云概念模型 | 第59-6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0-64页 |
| 论文图表 | 第64-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