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论法律视角下的银行破产

中文提要第1-8页
英文提要第8-18页
绪论第18-4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理论背景第18-30页
  一、破产理论的社会基础第19-20页
  二、中国银行业的全球化道路第20-22页
  三、理论需求:中国银行业的困境结构分析第22-26页
  四、法律基础:关于金融法律环境的一般评述第26-28页
  五、从应然到实然第28-30页
 第二节 理论的追问:银行危机和银行破产制度内在逻辑第30-36页
  一、银行危机、破产倒闭的历史演化第30-31页
  二、关于银行危机的认识第31-33页
  三、银行破产法理论的制度起源第33-34页
  四、银行破产的制度基础:中国银行业的监管第34-36页
 第三节 本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结构第36-46页
  一、本文的选题第36-40页
  二、研究方法第40-42页
  三、本文的结构第42-46页
第一章 银行破产法律的概念、制度及一般原理第46-87页
 第一节 银行、银行危机第46-54页
  一、关于银行的探源第46-50页
  二、国内外对商业银行的理解第50-52页
  三、银行危机的一般性评述第52-54页
 第二节 破产银行与银行破产第54-62页
  一、一般破产的语意考察第54-57页
  二、银行破产的法律内涵第57-60页
  三、破产的银行与银行的破产两者关系第60-62页
 第三节 银行破产的理论疑惑第62-67页
  一、银行破产就是一般(公司)破产?第62-65页
  二、关于两个问题的回答第65-66页
  三、银行破产理论下的国有独资银行第66-67页
 第四节 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关于银行破产的立场与观点第67-71页
  一、《应对银行破产的法律、组织和监管框架》的制定第68-69页
  二、银行破产中关键定义第69-70页
  三、银行的系统危机第70-71页
 第五节 关于我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拷问第71-87页
  一、我国现行银行破产法律的评述——缺失后的反省第72-75页
  二、银行破产的立法背景第75-78页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第78-79页
  四、我国银行破产立法的形态争论第79-82页
  五、银行破产进行专门立法的意见质疑与分歧第82-85页
  六、我国银行破产立法的主要任务第85-87页
第二章 银行破产的法经济学分析第87-99页
 第一节 破产制度在法经济学中的意义第87-88页
 第二节 银行破产制度变迁——一个经济学解释第88-90页
 第三节 银行破产成本、收益的假定第90-96页
 第四节 银行破产的供求关系第96-99页
第三章 银行破产的法价值分析第99-114页
 第一节 关于法价值的理论学说第99-101页
 第二节 法价值对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造第101-104页
 第三节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的属性与价值目标第104-108页
 第四节 银行破产法律的正价值与反价值第108-114页
第四章 银行破产制度条件假定第114-137页
 第一节 破产需求:我国银行业的危机实证走势第114-124页
  一、银行的高储蓄率所带来的问题第115-116页
  二、不良贷款问题第116-119页
  三、流动性问题第119-121页
  四、资本充足率问题第121-122页
  五、中国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问题第122-124页
 第二节 银行破产的社会学前提——兼以银行信誉的视角第124-130页
  一、银行破产的西方法学流派理论渊源第124-125页
  二、银行破产研究的社会学原因第125-126页
  三、银行信誉对银行的影响第126-128页
  四、银行信誉——银行破产研究的一个新切入点第128-130页
 第三节 制度之外:银行监管中的预警、风险评级和监管第130-135页
  一、银行风险预警机制与评级第131-133页
  二、银行的风险监管第133-135页
 第四节 小结第135-137页
第五章 境外银行破产的考察第137-164页
 第一节 美国银行危机与银行破产第137-145页
  一、银行业渐进演变第137-138页
  二、导致20世纪80年代破产增多的因素第138-139页
  三、关于破产清算方法第139-140页
  四、银行破产案例研究第140-144页
  五、FDIC通常是如何处理银行破产的第144-145页
 第二节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第145-152页
  一、1994年中期之前第145-146页
  二、危机肇始,1994年中期到1996年第146-147页
  三、1997年的金融危机第147-148页
  四、1998年金融危机第148-150页
  五、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原因第150-152页
 第三节 挪威的银行危机第152-158页
  一、危机之前银行业特点第152-153页
  二、宏观经济环境第153-155页
  三、银行危机的情况第155页
  四、银行危机解决措施第155-157页
  五、结语第157-158页
 第四节 英国银行破产实例研究第158-160页
  一、BCCI的破产第158-160页
  二、小型银行危机第160页
 第五节 瑞士的破产案例第160-164页
  一、银行业特点第161页
  二、关于银行危机第161-162页
  三、危机问题的解决第162-164页
第六章 银行破产预防法律制度:银行重组第164-186页
 第一节 一般重整制度的理论第164-168页
  一、重整制度的内涵第164-165页
  二、重整制度的理论根源第165-166页
  三、我国重整制度概况第166-168页
 第二节 银行重组之问题第168-174页
  一、银行重组的内涵第168-170页
  二、银行重组的特征第170-172页
  三、银行重组的基本原则第172-174页
 第三节 国外机构、学者关于银行重组的观点及做法第174-182页
  一、关于银行重组的反向观点第174-176页
  二、关于银行重组原则的表述第176-177页
  三、重组银行的国际通行做法第177-182页
 第四节 我国银行重组的实践意义——以徽商银行重组为例第182-186页
  一、重组的时代背景第182-183页
  二、安徽城市商行重组的基本情况第183页
  三、重组的基础第183-184页
  四、重组原则第184-186页
第七章 我国银行破产清算法律制度中的若干问题第186-222页
 第一节 银行破产申请人的界定第186-18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86-188页
  二、我国银行破产管理人的确定第188-189页
 第二节 银行破产制度的灵魂——破产原因第189-201页
  一、破产的灵魂:破产原因的一般理论及其对银行破产原因立法的影响第189-192页
  二、灵魂的反省:我国现行银行破产原因制度的评判第192-196页
  三、灵魂的重塑:确立银行破产原因的维度第196-199页
  四、小结第199-201页
 第三节 银行破产中的权力结构分析——行政权、司法权在银行破产中的均衡第201-210页
  一、银行破产中的权力形态第201-203页
  二、行政权与司法权在银行破产中冲突与均衡第203-206页
  三、构建以行政权为主导的我国银行破产权力结构第206-210页
 第四节 关于银行破产管理人第210-216页
  一、破产管理人的基本学说第210-212页
  二、银行破产中管理人第212-214页
  三、我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破产管理人第214-216页
 第五节 银行破产责任第216-222页
  一、一般破产责任理论及我国破产责任的立法第216-219页
  二、关于银行破产的责任问题第219-222页
第八章 预防与救济:存款保险机构的双重角色第222-244页
 第一节 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论述第222-228页
  一、美、日存款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第222-224页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几个基本认识第224-226页
  三、存款保险的双刃性第226-228页
 第二节 制度的缺位第228-231页
  一、缺失的缺憾第228-230页
  二、缺失的弥补第230-231页
 第三节 存款保险制度需求与现实选择第231-236页
  一、制度需求第231-232页
  二、制度现实选择第232-236页
 第四节 存款保险机构在预防与救济中的角色演绎第236-244页
  一、美、日的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考察第237-239页
  二、存款保险在预防和救济中的角色演绎第239-242页
  三、关于我国存款保险角色的思考第242-244页
结论第244-254页
 一、银行破产法理论的实践产物:银行破产运动的勃兴第244-247页
 二、理论的发展:银行破产法的立法及其趋势第247-249页
 三、意义之外的意义:关于清算主义与再建主义的思想交锋第249-254页
参考文献第254-263页
后记第263-265页

论文共2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因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学习记忆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下一篇:L02人肝细胞在人鼠嵌合肝中增殖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