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锥栗产业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锥栗产业发展概况 | 第11页 |
·锥栗产业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锥栗产业发展前景 | 第12页 |
·锥栗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锥栗品种及品种差异研究 | 第12-13页 |
·锥栗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 第12-13页 |
·锥栗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比较 | 第13页 |
·锥栗不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 第13页 |
·锥栗的生理生态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锥栗产量的影响因素 | 第14页 |
·酶活性与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关系 | 第14-16页 |
·硝酸还原酶(NR) | 第14-15页 |
·植物体内细胞保护酶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供试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17页 |
·实验地的气候概况 | 第17页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取样方法和时间 | 第17页 |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17-20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硝酸还原酶的测定 | 第18页 |
·细胞保护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8页 |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果实可溶性糖、淀粉的测定 | 第19页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的调查 | 第19-20页 |
·产量性状的调查 | 第20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54页 |
·锥栗不同品种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 第20-36页 |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分析 | 第20-22页 |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分析 | 第22-25页 |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分析 | 第25-28页 |
·叶片保护酶含量的动态分析 | 第28-35页 |
·活性氧清除系统与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锥栗不同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比较 | 第36-41页 |
·锥栗品种间生育期的比较 | 第36-37页 |
·锥栗品种间生长特性的比较 | 第37-38页 |
·锥栗生长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锥栗品种间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比较 | 第39-40页 |
·产量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 第40页 |
·锥栗叶片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锥栗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研究 | 第41-50页 |
·锥栗果实的主要形态特征 | 第41-43页 |
·锥栗各品种果实糖含量的比较 | 第43-46页 |
·锥栗各品种果实淀粉含量的比较 | 第46-47页 |
·锥栗各品种果实维C含量的比较 | 第47页 |
·锥栗各品种果实水分含量的比较 | 第47-48页 |
·锥栗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48页 |
·锥栗叶片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叶绿素含量与果实品质性状的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不同锥栗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 第50-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4页 |
·锥栗各品种生理、产量和品质特性的综合评价 | 第5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7页 |
5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