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区域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的资源调查与形态和分子鉴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30页 |
1 链格孢属真菌的经济重要性 | 第16-19页 |
·链格孢属真菌的危害性 | 第16-18页 |
·引起植物病害 | 第16-17页 |
·产生真菌毒素 | 第17页 |
·引起人及动物病害 | 第17-18页 |
·链格孢属真菌的应用 | 第18-19页 |
·产酶活性 | 第18页 |
·生物防治 | 第18页 |
·产生抗癌物质 | 第18-19页 |
2 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链格孢属真菌的形态学研究 | 第19-22页 |
·链格孢属的现代概念及其与相似属的区别 | 第20-21页 |
·链格孢种级分类 | 第21-22页 |
·链格孢真菌的有性态 | 第22页 |
·链格孢的营养亲和性研究 | 第22-23页 |
·数值分类 | 第23页 |
·分子生物学分类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可溶性蛋白质和同工酶凝胶电泳分析 | 第24页 |
·DNA碱基组成的分类鉴定方法 | 第24页 |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 | 第24-25页 |
·RAPD分析 | 第25-26页 |
·真菌核型的脉冲电泳分析 | 第26页 |
·核酸序列分析在链格孢系统学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3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8页 |
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链格孢属真菌的资源调查与初步形态学鉴定 | 第30-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菌种来源 | 第30页 |
·采集标本的区域 | 第30页 |
·分离的标本实体 | 第30页 |
·试验用培养基 | 第30页 |
·土壤中链格孢的分离 | 第30-31页 |
·病原组织中链格孢菌株的分离 | 第31页 |
·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31页 |
·菌种的描述鉴定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我国部分省市分离到的链格孢菌株 | 第32-34页 |
·链格孢的形态描述 | 第34-42页 |
·链格孢真菌的分组 | 第42页 |
3 讨论 | 第42-46页 |
·链格孢属真菌的分布与寄主 | 第42-44页 |
·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组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链格孢属真菌的分子鉴定研究 | 第46-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菌丝体培养 | 第4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46-48页 |
·试剂 | 第46-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步骤 | 第47-48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48页 |
·DNA纯度的检测 | 第48页 |
·PCR扩增 | 第48页 |
·引物合成 | 第48页 |
·扩增条件 | 第48页 |
·PCR产物检测 | 第48-49页 |
·扩增产物纯化 | 第49页 |
·纯化产物检测 | 第49页 |
·纯化产物序列测定 | 第49页 |
·基于扩增序列的系统学分析及分子鉴定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0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50-51页 |
·DNA纯度的检测 | 第51页 |
·PCR扩增及其产物的检测 | 第51页 |
·ITS区段的PCR扩增 | 第51-52页 |
·ITS区段的Blastn及初步鉴定结果 | 第52-53页 |
·基于ITS区段的系统学分析与分子鉴定 | 第53-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7-58页 |
·基于ITS区段的系统学分析与分子鉴定 | 第58-59页 |
总结 | 第59页 |
后续工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83页 |
图版 | 第83-85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85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