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果柄性状的QTL定位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立题依据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试验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黄瓜果柄性状的研究 | 第14页 |
·分子标记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9页 |
·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19-20页 |
·DNA 标记 | 第19-20页 |
·微卫星标记 | 第20-22页 |
·SSR 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1页 |
·SSR 标记的特点及用途 | 第21-22页 |
·QTL 的遗传作图 | 第22-23页 |
·F_2代群体 | 第22页 |
·BC_1群体 | 第22页 |
·DH 群体 | 第22-23页 |
·RIL 群体 | 第23页 |
·NIL 群体 | 第23页 |
·数量性状位点的分析 | 第23-26页 |
·单标记 QTL 分析法 | 第24页 |
·区间作图法 | 第24-25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25页 |
·多区间作图法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黄瓜果柄基因SSR 标记 | 第26-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4页 |
·黄瓜种质资源材料的分析鉴定 | 第34-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F_2群体主要性状的分离 | 第37-38页 |
·SSR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8-44页 |
·SSR 引物多态性筛选 | 第38-39页 |
·F_2群体SSR 标记的分离分析 | 第39-44页 |
·黄瓜种质的果柄性状资源鉴定 | 第44-46页 |
·SSR 引物的选择 | 第44-45页 |
·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黄瓜分子作图与SSR 标记 | 第46-48页 |
·F_2植株极端界线的选取 | 第46页 |
·作图群体及亲本的选配 | 第46-47页 |
·SSR 标记与黄瓜分子图谱 | 第47-48页 |
·种质资源分析及结果验证 | 第48-49页 |
·各品种果柄性状的田间鉴定 | 第48页 |
·聚类情况 | 第48-49页 |
·杂合带型的分析 | 第49页 |
·关于变性PAGE 和非变PAGE 的比较 | 第49页 |
·DNA 提取和PCR 反应体系 | 第49-5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