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 第9-10页 |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 | 第10-11页 |
·分析我国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合理性的意义 | 第11-12页 |
·承载能力级差设计法 | 第12-18页 |
·“设计地震力-延性”准则 | 第12页 |
·保证结构延性的“承载能力级差设计法” | 第12-14页 |
·我国混凝土结构地震力降低系数R 的取值 | 第14-15页 |
·我国混凝土结构中地震力降低系数 R 与各国抗震规范对比 | 第15-18页 |
·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强柱弱梁”抗震措施分析 | 第19-34页 |
·各国的“柱-梁级差系数”比较 | 第21-28页 |
·底层柱底抗弯能力增强措施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国内对我国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级差措施有效性所做的识别工作 | 第29-32页 |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柱-梁承载力级差系数的对比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强剪弱弯”抗震措施分析 | 第34-48页 |
·各国的“剪-弯承载力级差”措施比较 | 第37-45页 |
·新西兰 NZS3101(1995)规范采取的剪-弯承载力级差措施 | 第37-38页 |
·欧共体 EC8 规范采取的剪-弯承载力级差措施 | 第38-41页 |
·美国 ACI318-02 规范采取的剪-弯承载力级差措施 | 第41页 |
·我国混凝土结构的剪-弯承载力级差措施 | 第41-45页 |
·各国避免先期发生局部脆性破坏措施的对比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抗震构造措施分析 | 第48-74页 |
·梁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48-62页 |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 | 第48-50页 |
·各国规范对梁采取专门构造措施的长度的规定 | 第50-53页 |
·梁中所有截面的最小配筋率 | 第53-56页 |
·梁塑性铰区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 第56-60页 |
·梁塑性铰区受压钢筋及塑性铰区以外上、下通长钢筋的构造要求 | 第60-61页 |
·梁箍筋加密区箍筋构造要求 | 第61-62页 |
·柱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 | 第62-72页 |
·柱纵筋最小配筋率 | 第62-63页 |
·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的规定 | 第63-65页 |
·柱端箍筋加密的规定 | 第65-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