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萧纲与宫体诗 | 第9-14页 |
一 宫体诗的界定 | 第9-11页 |
二 萧纲在宫体诗派中的地位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萧纲宫体诗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 第14-26页 |
一 主体思想感情的缺失 | 第15-20页 |
二 主体个性特征的缺失 | 第20-21页 |
三 主体寄托关照的缺失 | 第21-23页 |
四 主体化表现方式的缺失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萧纲宫体诗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 第26-36页 |
一 玄学的消解 | 第26-28页 |
二 佛学的稀释 | 第28-31页 |
三 士族文化的腐蚀 | 第31-33页 |
四 诗赋的对流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