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8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寻找战争和园林发展的关系,完善园林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 ·分析以战争为题材的园林类型,指导相关实践 | 第12页 |
| ·补充对历史园林的研究,为保护提供参考 | 第12页 |
| ·战争中园林的保护和战后园林的修复和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2-18页 |
| ·战争 | 第12-13页 |
| ·园林 | 第13页 |
|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 第13-14页 |
| ·景观 | 第14-15页 |
| ·景观生态恢复 | 第15-16页 |
| ·文化、文明 | 第16页 |
| ·文化(文明)冲突与融合 | 第16-17页 |
| ·遗产和文化遗产 | 第17-18页 |
| ·目前研究的现状 | 第18-24页 |
| ·军事理论、战争史和战争文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古典园林和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 | 第20页 |
| ·园林史研究的新动向 | 第20-22页 |
| ·其他相关学科 | 第22-24页 |
|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4-28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4页 |
| ·资料的搜集与选用 | 第24-26页 |
| ·论文写作框架 | 第26-28页 |
| 2 以哲学和社会学观点看待战争和园林 | 第28-38页 |
| ·战争的本质 | 第28-30页 |
|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定义 | 第28-29页 |
| ·马克思、毛泽东对战争的定义 | 第29页 |
| ·相互的比较 | 第29-30页 |
| ·以历史唯物主义辨证的看待战争 | 第30-32页 |
| ·对待战争的态度 | 第30-31页 |
| ·如何看待暴力的历史作用 | 第31-32页 |
|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 第32页 |
| ·战争的消灭 | 第32页 |
| ·战争和文化的关系 | 第32-34页 |
|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待园林的发展 | 第34-36页 |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概述 | 第34页 |
| ·社会结构中各部分的关系 | 第34-35页 |
| ·文艺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 第35页 |
| ·艺术生产论与意识形态论的关系 | 第35页 |
| ·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关系 | 第35页 |
| ·园林作为上层建筑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3 战争对古代、近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 第38-61页 |
| ·园林的发展阶段和体系的划分 | 第38-42页 |
| ·世界园林的发展阶段 | 第38-39页 |
|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和风格概况 | 第39-42页 |
| ·文明的冲突与园林风格 | 第42-58页 |
| ·波斯帝国的战争史与园林艺术的变迁 | 第43-45页 |
| ·希波战争和园林艺术的变迁 | 第45-48页 |
| ·“希腊化-罗马”时期园林艺术的变迁 | 第48-51页 |
| ·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和西亚园林的发展 | 第51-55页 |
| ·工业革命和园林的发展 | 第55-56页 |
| ·租界地园林和中国园林的转变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61页 |
|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 第61-72页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述 | 第61页 |
| ·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园林发展的推动 | 第61-64页 |
| ·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园林 | 第61-62页 |
| ·二战促成了世界建筑和艺术中心的转移 | 第62-64页 |
| ·战后现代主义园林的发展 | 第64-67页 |
| ·“加利福尼亚学派”的兴起 | 第65页 |
| ·战后城市复兴运动中的现代主义景观 | 第65-67页 |
| ·战后欧洲国家的景观设计 | 第67页 |
| ·战后社会的变化和景观的多元化时期 | 第67-69页 |
| ·景观多元化产生的社会与文化根源 | 第67-69页 |
| ·景观多元化时期的特点 | 第69页 |
| ·小结 | 第69-72页 |
| 5 战争与纪念性景观的发展 | 第72-94页 |
| ·战争是文艺创作三大永恒主题之一 | 第72-73页 |
| ·战争纪念性景观 | 第73-92页 |
| ·战争纪念陵园 | 第73-77页 |
| ·战争纪念园林 | 第77-81页 |
| ·战争纪念馆的景观 | 第81-85页 |
| ·战场遗迹景观 | 第85-89页 |
| ·战争纪念碑和雕塑景观 | 第89-92页 |
| ·小结 | 第92-94页 |
| 6 战争的破坏作用对园林的影响——以中国为例 | 第94-108页 |
| ·战争的发展阶段与战争的破坏作用 | 第94-95页 |
| ·中国古代战争对园林的破坏和影响 | 第95-104页 |
| ·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 第95-97页 |
| ·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 第97-100页 |
| ·古典园林的全盛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 | 第100-104页 |
| ·中国近代战争对园林的破坏和影响 | 第104-106页 |
| ·外国侵略战争对园林的破坏和影响 | 第104-105页 |
| ·太平天国战争对园林的破坏 | 第105-106页 |
| ·中国现代战争对园林的破坏和影响 | 第106页 |
| ·小结 | 第106-108页 |
| 7 战后园林的修复与重建 | 第108-118页 |
| ·战后园林的修复与重建 | 第108-112页 |
| ·从圆明园看园林修复与重建的方法 | 第109-112页 |
| ·城市风貌的恢复和延续 | 第112-115页 |
| ·战争对生态的破坏和景观生态恢复 | 第115-117页 |
| ·战争对生态的破坏 | 第115-116页 |
| ·战后的景观生态恢复 | 第116-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8页 |
| 8 战争中对园林的保护探讨 | 第118-126页 |
| ·保护的巨大难度和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8页 |
| ·可供借鉴的事件 | 第118-123页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解放战争中的古迹保护 | 第118-120页 |
| ·际社会相关法规的建立 | 第120-121页 |
| ·伊拉克战争中的古迹保护问题 | 第121-123页 |
| ·采取的对策探讨 | 第123-124页 |
| ·和平时期应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 第123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设置 | 第123-124页 |
| ·政府、军队和保护机构之间应明确责任,加强交流,建立沟通渠道 | 第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6页 |
| 结论 | 第126-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34-135页 |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