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主要成果 | 第11页 |
| ·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的理论研究 | 第12-18页 |
| ·软件可靠性 | 第12-13页 |
| ·软件可靠性 | 第12页 |
| ·可靠性特征量 | 第12-13页 |
|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 | 第13页 |
| ·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 第13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 | 第13-15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的作用 | 第14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问题分析 | 第14-15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的计算 | 第15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方差 | 第15-17页 |
| ·估计方差的产生原因 | 第16页 |
| ·估计方差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估计方差的计算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改进的组件软件可靠性优化方法(RPP-C策略) | 第18-31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优化的原因 | 第18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优化的方法 | 第18-20页 |
| ·单目标优化 | 第19页 |
| ·多目标优化 | 第19-20页 |
| ·两种优化方法的比较 | 第20页 |
| ·RPP策略—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值排序 | 第20-23页 |
| ·可靠性灵敏度度量 | 第21-22页 |
| ·RPP策略 | 第22-23页 |
| ·RPP策略的缺点 | 第23页 |
| ·改进的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值排序(RPP-C策略) | 第23-30页 |
| ·模型建立 | 第23-24页 |
| ·总体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 ·测试单元数的求解方法—动态规划法 | 第25-27页 |
| ·RPP-C策略的算法思想 | 第27-29页 |
| ·实验模拟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方差最小化 | 第31-38页 |
| ·交叉熵理论 | 第31-34页 |
| ·熵 | 第31页 |
| ·交叉熵 | 第31-32页 |
| ·交叉熵的应用 | 第32-34页 |
| ·组件软件可靠性估计方差最小化 | 第34-37页 |
| ·模型建立 | 第34页 |
| ·交叉熵方法解决方案 | 第34-36页 |
| ·交叉熵算法 | 第36-37页 |
| ·交叉熵方法与其它解决方法的比较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38-39页 |
| ·论文总结 | 第38页 |
| ·工作展望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