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机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国内外门式启闭机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ANSYS二次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12页 |
·开发门架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的方法 | 第12-16页 |
·ANSYS二次开发技术 | 第13-15页 |
·参数化技术和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 第13-14页 |
·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 | 第14页 |
·用户程序特性 | 第14-15页 |
·ANSYS数据接口 | 第15页 |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 第15-16页 |
·面向对象方法 | 第15页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第15页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VC++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门架结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的实现 | 第19-29页 |
·门式启闭机简介 | 第19-20页 |
·门式启闭机门架的结构形式 | 第19-20页 |
·门式启闭机梁柱的截面形式 | 第20页 |
·门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5页 |
·门架结构的简化及单元的选取 | 第20-21页 |
·在ANSYS中自定义梁截面的生成 | 第21-23页 |
·门架有限元分析模型APDL命令流的生成 | 第23-25页 |
·门架载荷及约束 | 第25-29页 |
·计算工况和载荷组合 | 第25页 |
·载荷的计算和加载方法 | 第25-28页 |
·约束情况 | 第28-29页 |
第三章 VC与ANSYS相互嵌套的实现 | 第29-37页 |
·VC与APDL的相互嵌套 | 第29-33页 |
·VC对话框编程 | 第29-30页 |
·VC中文本文件的读写 | 第30-31页 |
·VC中APDL命令流文件读写的实现 | 第31-32页 |
·文本文件的合并 | 第32-33页 |
·VC调用ANSYS以批处理方式运行的实现 | 第33-37页 |
·进程和线程 | 第33-34页 |
·ANSYS批处理方式运行的程序实现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用户界面模块的实现 | 第37-49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门机截面参数输入”实现的功能 | 第38-42页 |
·三种箱形截面参数输入对话框的设置 | 第38-39页 |
·构件截面选择对话框的设置 | 第39-41页 |
·构件自定义梁截面的生成 | 第41-42页 |
·“门机整体参数输入”实现的功能 | 第42页 |
·“选择工况进行分析”实现的功能 | 第42-46页 |
·工况1有限元计算的实现 | 第43-45页 |
·工况2有限元计算的实现 | 第45页 |
·工况3有限元计算的实现 | 第45-46页 |
·工况4有限元计算的实现 | 第46页 |
·工程实例应用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后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49-59页 |
·ANSYS的后处理功能 | 第49-50页 |
·通用后处理器POST1处理结果的步骤 | 第49-50页 |
·通用后处理器可以实现的后处理功能 | 第50页 |
·本系统后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50-56页 |
·方案1的实现 | 第50-52页 |
·方案2的实现 | 第52-53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56-59页 |
·门架静刚度的理论求解 | 第56-57页 |
·理论解与有限元解之间的比较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本文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59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