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半不育突变体W207-2的育性分析及花粉半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4页
 1.水稻半不育的研究进展第11-27页
   ·水稻籼粳杂种半不育性的遗传机理第11-18页
   ·水稻半不育性的影响因素第18-21页
   ·水稻败育的细胞学基础第21-23页
   ·水稻广亲和性研究第23页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基因位点的研究第23-27页
 2.植物生长物质与水稻雄性不育的关系第27-29页
   ·生长素类与雄性不育第27页
   ·细胞分裂素类与雄性不育第27-28页
   ·脱落酸与雄性不育第28页
   ·赤霉素类和乙烯与雄性不育第28-29页
 3.水稻花粉发育的分子机理第29-30页
 4.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应用第30-33页
   ·分子标记的发展第30-31页
   ·分子标记的应用第31-33页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第二章 水稻半不育突变体W207-2的育性分析第34-47页
 1.材料和方法第35-37页
 2.结果和分析第37-44页
 3.讨论第44-47页
第三章 W207-2半不育性的细胞学基础第47-55页
 1.材料和方法第47-48页
 2.结果和分析第48-53页
 3.讨论第53-55页
第四章 植物激素与W207-2半不育性的关系第55-64页
 1.材料和方法第55-56页
 2.结果和分析第56-61页
 3.讨论第61-64页
第五章 W207-2半不育性的遗传分析及花粉半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第64-77页
 1.材料和方法第65-67页
 2.结果和分析第67-73页
 3.讨论第73-77页
第六章 W207-2半不育基因pss1的精细定位第77-86页
 1.材料和方法第77-79页
 2.结果和分析第79-84页
 3.讨论第84-8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6-89页
 1.全文讨论第86页
 2.全文结论第86-88页
 3.本研究创新之处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1页
附录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投稿)的相关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TO框架下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节约型社会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