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20页 |
·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 | 第7-10页 |
·创造性 | 第7-8页 |
·创造性思维 | 第8-10页 |
·创造技法 | 第10-11页 |
·创造技法的涵义 | 第10页 |
·常用创造技法简介 | 第10-11页 |
·头脑风暴法 | 第11-18页 |
·头脑风暴法简介 | 第11-13页 |
·以往有关头脑风暴法的研究 | 第13-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实验一:延迟评价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结果的影响 | 第20-27页 |
·实验目的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被试 | 第20-21页 |
·自变量 | 第21页 |
·因变量及其测量 | 第21-22页 |
·所讨论的问题 | 第22页 |
·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7页 |
3 实验二:头脑风暴法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7-35页 |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被试 | 第27页 |
·自变量 | 第27-28页 |
·因变量及其测量 | 第28页 |
·所讨论的问题 | 第28页 |
·实验步骤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4 实验三:互动方式对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结果的影响 | 第35-41页 |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被试 | 第35页 |
·自变量 | 第35页 |
·因变量及其测量 | 第35页 |
·所讨论的问题 | 第35页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5 总的讨论 | 第41-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71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52-55页 |
附录二 实验一指导语 | 第55-59页 |
附录三 实验二指导语 | 第59-66页 |
附录四 实验三指导语 | 第66-70页 |
附录五 观点分类框架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