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3页 |
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31页 |
·草地螟的基础生物学 | 第13-16页 |
·发生与为害 | 第13-14页 |
·生物学习性 | 第14-15页 |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合度 | 第15-16页 |
·草地螟的迁飞 | 第16-21页 |
·迁飞的证据 | 第16-17页 |
·迁飞过程及行为 | 第17-19页 |
·迁飞途径及虫源关系 | 第19-20页 |
·迁飞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0-21页 |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 第21-30页 |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发展 | 第21-24页 |
·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AFLP标记的优、缺点 | 第25-26页 |
·AFLP技术的改进 | 第26-27页 |
·AFLP标记技术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迁飞轨迹分析(Trajectory analysis) | 第30-31页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草地螟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第33-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5页 |
·供试虫源 | 第34-36页 |
·主要试剂来源和仪器设备 | 第36页 |
·单个虫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37-3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7页 |
·OD值检测 | 第37-38页 |
·AFLP接头及引物序列 | 第38-39页 |
·酶切连接反应 | 第39-40页 |
·预扩增反应和选择性扩增反应 | 第40-42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2-4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42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42-44页 |
·AFLP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6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酶切 | 第45-46页 |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产物 | 第46-50页 |
·代草地螟不同地理种群的AFLP分析 | 第50-57页 |
·扩增带谱 | 第50-55页 |
·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 | 第55-57页 |
·越冬代草地螟不同地理种群的AFLP分析 | 第57-65页 |
·扩增带谱 | 第57-62页 |
·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 | 第62-65页 |
3 讨论 | 第65-67页 |
第三章 草地螟迁飞轨迹个例分析 | 第67-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轨迹分析工具 | 第68页 |
·气象和虫情资料 | 第68页 |
·轨迹分析初始参数确定 | 第68-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87页 |
·1997年张家口市1代草地螟的轨迹及虫源分析 | 第69-73页 |
·越冬基数 | 第70页 |
·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的消长情况 | 第70页 |
·轨迹分析初始参数的选择 | 第70-71页 |
·轨迹分析结果 | 第71页 |
·1997年张家口市1代草地螟的虫源分析 | 第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2003年2代草地螟的轨迹及虫源分析 | 第73-80页 |
·基本发生危害情况 | 第73页 |
·1代草地螟成虫的消长情况 | 第73-74页 |
·轨迹分析初始参数的选择 | 第74-77页 |
·轨迹分析结果 | 第77-79页 |
·2003年2代草地螟的虫源分析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页 |
·2004年1代草地螟的轨迹、虫源分析 | 第80-87页 |
·越冬基数 | 第80-81页 |
·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的消长情况 | 第81-83页 |
·轨迹分析 | 第83-86页 |
·2004年1代草地螟的虫源分析 | 第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3 讨论 | 第87-8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附录 AFLP分析中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