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对比分析 | 第10-12页 |
|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定义 | 第10页 |
|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区别 | 第10-12页 |
| 2. 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的比较研究 | 第12-23页 |
| ·各国关于“产品”范围的界定 | 第12-14页 |
| ·“产品”概念的比较结论 | 第14-15页 |
| ·对于我国产品概念改进的几点意见 | 第15-16页 |
| ·对于我国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的理解——以几种重要物品法律地位的比较研究为基础 | 第16-23页 |
| ·农产品法律地位的比较研究 | 第16-18页 |
| ·血液制品法律地位的比较研究 | 第18-21页 |
| ·智力产品法律地位的研究 | 第21-23页 |
| 3. 产品责任制度中“缺陷”定义的比较研究 | 第23-33页 |
| ·对于几种与“缺陷”类似概念的对比分析 | 第23-25页 |
| ·各国关于“缺陷”的规定 | 第25-26页 |
| ·关于“缺陷”的比较结论 | 第26-27页 |
| ·对于我国“缺陷”定义的改进意见 | 第27-28页 |
| ·对“缺陷”的具体内涵的整体把握 | 第28-33页 |
| ·制造缺陷 | 第28-29页 |
| ·设计缺陷 | 第29页 |
| ·警示缺陷(或者指示缺陷) | 第29-30页 |
| ·警示缺陷与设计缺陷的关系 | 第30-33页 |
| 4. 关于产品责任制度理论的比较研究 | 第33-51页 |
| ·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产品责任法归责原则为对象 | 第33-38页 |
| ·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 | 第33-36页 |
| ·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及发展方向 | 第36-38页 |
| ·中美两国产品责任法中有关抗辩事由的比较研究 | 第38-43页 |
| ·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的抗辩事由 | 第38-39页 |
| ·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关于抗辩事由的规定 | 第39-40页 |
| ·关于抗辩事由的比较结论 | 第40-41页 |
| ·其他抗辩事由的比较研究 | 第41-43页 |
| ·产品责任中损害赔偿范围的对比分析——以完善我国损害赔偿制度 | 第43-51页 |
| ·各国产品责任制度中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43-44页 |
| ·关于损害赔偿范围的比较结论 | 第44-45页 |
| ·有关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比较研究 | 第45-47页 |
| ·对于完善我国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7-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