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理性分析 | 第17-32页 |
2.1 信贷结构的内涵及结构调整的一般原则 | 第17-19页 |
2.1.1 信贷结构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信贷结构调整的一般原则 | 第18-19页 |
2.2 信贷结构调整的理论前提——信息不对称 | 第19-21页 |
2.2.1 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信息不对称对信贷结构选择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 信贷结构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21-28页 |
2.3.1 银行与贷款客户的博弈分析 | 第21-26页 |
2.3.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6-28页 |
2.4 信贷结构合理化选择的理论基础——贷款组合理论 | 第28-32页 |
第三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2-53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分析 | 第32-47页 |
3.1.1 贷款总量变化 | 第32-34页 |
3.1.2 贷款期限结构 | 第34-38页 |
3.1.3 贷款地区分布 | 第38-42页 |
3.1.4 贷款市场份额结构 | 第42-43页 |
3.1.5 贷款行业结构 | 第43-45页 |
3.1.6 贷款客户结构 | 第45-46页 |
3.1.7 贷款币种结构 | 第46-47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合理的障碍分析 | 第47-50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 第53-75页 |
4.1 加强政府、央行的作用,为信贷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 第53-56页 |
4.1.1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信贷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53-54页 |
4.1.2 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加强央行宏观调控和风险监管 | 第54-56页 |
4.2 商业银行明晰自身信贷业务发展方向,为结构调整打好基础 | 第56-64页 |
4.2.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信贷业务 | 第56-58页 |
4.2.2 信贷结构调整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 第58-60页 |
4.2.3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体系建设 | 第60-61页 |
4.2.4 制定高效营销策略拓展信贷市场 | 第61-63页 |
4.2.5 提高员工素质,适应信贷结构调整要求 | 第63-64页 |
4.3 实施差别化贷款组合管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 第64-75页 |
4.3.1 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第64-65页 |
4.3.2 实施期限结构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第65-67页 |
4.3.3 实施行业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第67-69页 |
4.3.4 实施客户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第69-71页 |
4.3.5 实施产品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第71-72页 |
4.3.6 实施服务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第72-73页 |
4.3.7 调整本外币信贷资产比重结构及规模结构 | 第73-75页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辞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