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 ·论文选题与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框架 | 第17-22页 |
| ·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 第17页 |
| ·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概念 | 第17-18页 |
| ·运营安全性内容及其研究 | 第18-20页 |
| ·安全性工程、安全性工程大纲及安全性研究 | 第18-19页 |
| ·运营安全性工程极其研究 | 第19-20页 |
| ·运营可靠性内容及其研究 | 第20-22页 |
| ·可靠性工程、可靠性工程大纲及可靠性研究 | 第20页 |
| ·运营可靠性工程及其研究 | 第20-22页 |
| 第3章 运营安全性研究 | 第22-62页 |
| ·安全性分析模型与指标体系 | 第22-31页 |
| ·安全性分析模型 | 第22-30页 |
| ·Petri网模型 | 第23-24页 |
| ·运营安全性的Petri网模型 | 第24-30页 |
| ·安全性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 ·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 ·危险源分析 | 第31-33页 |
| ·潜在危险状态列表 | 第33-35页 |
| ·初步危险分析 | 第35-57页 |
| ·系统初步危险分析 | 第36-43页 |
| ·子系统初步危险分析 | 第43-50页 |
| ·子系统界面危险分析 | 第50-53页 |
| ·操作与支持危险分析 | 第53-57页 |
| ·分析结果 | 第57-62页 |
| 第4章 运营可靠性研究 | 第62-112页 |
| ·可靠性模型 | 第62-71页 |
| ·可靠性功能框图 | 第62-65页 |
| ·故障树模型 | 第65-66页 |
| ·顶事件选择 | 第65页 |
| ·故障树建造及问题 | 第65-66页 |
| ·运营可靠性Petri网模型 | 第66-71页 |
| ·HOPN模型 | 第66-68页 |
| ·运营可靠性HOPN模型 | 第68-71页 |
| ·可靠性指标体系 | 第71-75页 |
| ·可靠性指标定义 | 第72-74页 |
| ·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74-75页 |
| ·层次划分 | 第75-84页 |
|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 第84-112页 |
| ·FMECA形式及有关定义 | 第84-87页 |
| ·FMECA分析及结果 | 第87-110页 |
| ·危害性矩阵 | 第110-112页 |
| 第5章 分析评估软件研制 | 第112-122页 |
| ·软件开发原则 | 第112页 |
| ·程序结构 | 第112-113页 |
| ·数据库结构 | 第113-115页 |
| ·Visual Basic与SQL SERVER的应用 | 第115-117页 |
| ·SQL SERVER | 第115页 |
| ·数据库服务器及客户端的软件配置 | 第115页 |
| ·ADO技术 | 第115-116页 |
| ·SQL语言 | 第116-117页 |
| ·数据源管理 | 第117-118页 |
| ·功能模块 | 第118-122页 |
| ·功能模块结构 | 第118页 |
| ·功能模块组成 | 第118-12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 ·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 ·成果的作用与推广价值 | 第124页 |
| ·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24-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 附录A 系统故障树 | 第134-146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