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

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3页
   ·本文现实意义第9-10页
   ·理论及创新价值第10-13页
     ·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状况概述第10页
     ·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比较研究状况第10-11页
     ·创新价值第11-13页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NGO)问题提出第13-34页
   ·“非政府组织”与相关称谓比较和概念选取第13-17页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相关称谓第13-15页
     ·“非政府组织”概念选取第15-17页
   ·NGO 特征及现况第17-29页
     ·国外 NGO 的普遍特征和现况第17-18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五特征”法第17页
       ·国外NGO 工作的社会角色与实践作用第17-18页
     ·我国 NGO 现状第18-23页
       ·NGO 的合法性不足第19-21页
       ·制度建设尚不足第21-22页
       ·独立性较差第22-23页
     ·我国 NGO 的管理制度——控制型的政策取向第23-29页
       ·执法层面第23-27页
       ·立法层面第27-29页
   ·中国 NGO 发展的障碍第29-34页
     ·NGO 能力与政府对其态度的矛盾第29页
     ·政府态度与公众需求的矛盾第29-32页
       ·公众需求的多层次化和多元化第30-32页
       ·NGO 合法性与正当性第32页
     ·分析小结及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第32-34页
第三章 NGO 能力的基础:理性精神比较第34-42页
   ·NGO 的运行机制第34-36页
     ·自治性组织运行的理性精神前提第34-35页
     ·NGO 志愿性特点的人性假设基础与理性精神第35-36页
   ·西方“自然法”传统对理性精神的推崇第36-38页
     ·“自然法”的发展源流第36-37页
     ·“自然法”原则的重要意义第37-38页
   ·“法自然”思想对我国民间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8-42页
     ·“法自然”传统第38-40页
     ·“法自然”与“自然法”对比第40页
     ·“法自然”传统对我国 NGO 基本能力的影响第40-42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社会官方对公益事业的严格监控第42-49页
   ·国家本位制度第42-45页
     ·古典官僚体制第42-43页
     ·大共同体国家本位第43-44页
     ·国家本位制度下的公益事业第44-45页
   ·垂直的社会关系网络——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第45-49页
     ·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功能第45-46页
     ·传统社会资本束缚我国现代私域的发展第46-49页
第五章 现代西方 NGO 的社会基础第49-53页
   ·西方公益事业的现代化转变第49-51页
     ·传统慈善公益事业第50页
     ·“国家-市场”二元结构下公益事业“现代化”第50-51页
   ·市民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西方 NGO第51-53页
     ·市民社会为西方现代 NGO 提供的环境要素第52页
     ·中西方 NGO 跨文化比较结论第52-53页
第六章 从”市民社会”理论的角度分析国家与 NGO(社会)关系第53-60页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背景第53-56页
     ·结构性挑战与“活乱”循环第53-54页
     ·新权威主义与民主先导论的论争第54-55页
     ·市民社会——一种“自下而上”新的解释模式第55-56页
   ·从对抗到互动合作——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延革第56-60页
     ·“市民社会”的理论演进第56-58页
     ·从对抗到合作——社会变革引导“市民社会”理论变化第58-59页
     ·“强国家- 强社会”—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模式第59-60页
第七章 促进我国现代 NGO 发展的措施第60-64页
   ·转变政府对 NGO 的观念——从控制型到培育型第60-63页
     ·正视公民结社需求和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需求第60-61页
     ·改革 NGO 的登记制度---改善 NGO 的法律地位第61-62页
     ·日常运作过程的监管第62-63页
   ·重视 NGO 的话语权——培养 NGO 的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NMT3B的ICF突变对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相变储热系统传热强化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