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
| 1 引言 | 第1-2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邮件过滤技术方法及发展 | 第13-17页 |
| ·基于邮件地址或域名的邮件过滤 | 第13-14页 |
| ·基于内容的邮件过滤 | 第14-17页 |
| ·支持向量机相关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 ·经验风险最小化 | 第17-18页 |
| ·VC维 | 第18页 |
| ·推广性的界 | 第18-19页 |
| ·结构风险最小化 | 第19-2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 2 电子邮件工作原理及预处理技术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电子邮件系统工作原理 | 第23-28页 |
| ·电子邮件传输过程 | 第23-25页 |
| ·邮件格式 | 第25-26页 |
| ·电子邮件协议 | 第26-28页 |
| ·邮件特征 | 第28-30页 |
| ·邮件信头关键词提取 | 第29页 |
| ·邮件信体的提取 | 第29-30页 |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30-31页 |
| ·邮件特征选择方法 | 第31-33页 |
| ·特征约简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3 基于并行支持向量机的邮件过滤 | 第36-53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支持向量机 | 第37-40页 |
| ·并行分层支持向量机 | 第40-42页 |
| ·系统流程 | 第42-47页 |
| ·仿真实验 | 第47-52页 |
| ·评价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数据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4 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邮件过滤 | 第53-66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邮件过滤 | 第54-61页 |
| ·模糊支持向量机 | 第54-56页 |
| ·隶属函数的选择 | 第56-58页 |
| ·基于误分损失的模糊支持向量机 | 第58-60页 |
| ·系统流程 | 第60-61页 |
| ·仿真实验 | 第61-64页 |
| ·实验数据 | 第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分析与说明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5 总结 | 第66-68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科研成果简介 | 第72-73页 |
| 申明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