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蜂窝网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 ·无线定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0-12页 |
| ·定位方法简介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2-14页 |
| 第2章 蜂窝网无线定位基础 | 第14-23页 |
| ·COO技术定位 | 第14页 |
| ·A-GPS | 第14-15页 |
| ·观测时间差 | 第15页 |
| ·增强观测时间差 | 第15-16页 |
| ·基于时间的定位方法 | 第16-19页 |
| ·圆周定位法 | 第16-17页 |
| ·双曲线定位法 | 第17-18页 |
| ·TDOA估计——互相关法 | 第18-19页 |
| ·基于到达角的定位方法 | 第19-20页 |
| ·相位干涉法 | 第19页 |
| ·波束形成法 | 第19-20页 |
| ·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到达角估计 | 第20页 |
| ·基于信号场强的定位方法 | 第20-21页 |
| ·智能天线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移动通信信道特性 | 第23-37页 |
| ·幅度衰落、延时扩展、多普勒扩展与多径传播 | 第23-24页 |
| ·信道短期衰落特性与长期衰落特性 | 第24-26页 |
| ·信道弥散与选择性衰落 | 第26页 |
| ·信道模型 | 第26-32页 |
| ·T1P1信道模型 | 第27页 |
| ·延时扩展Greenstein模型 | 第27-28页 |
| ·信号功率衰落 | 第28-29页 |
| ·信道仿真结果 | 第29-32页 |
| ·定位准确率评价指标 | 第32-35页 |
| ·蜂窝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移动台分布 | 第32-33页 |
| ·均方误差MSE与CRLB | 第33-34页 |
| ·圆/球误差概率 | 第34-35页 |
| ·几何精度因子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CDMA系统无线定位跟踪技术 | 第37-48页 |
| ·IS-95反向链路定位 | 第37页 |
| ·IS-95前向链路定位 | 第37-38页 |
| ·CDMA系统中TOA和TDOA估计 | 第38-43页 |
| ·定位问题的最小二乘表示 | 第39-40页 |
| ·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 | 第40页 |
| ·非限制性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 第40-41页 |
| ·限制性非线性最小均方法 | 第41-42页 |
| ·递归算法 | 第42-43页 |
| ·CDMA系统中DOA估计 | 第43-47页 |
| ·最大熵法 | 第43-44页 |
| ·特征结构法 | 第44-45页 |
| ·MUSIC算法 | 第45页 |
| ·ESPRIT法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定位方法的研究 | 第48-62页 |
| ·发射信号模型 | 第48-49页 |
| ·天线阵扇区的形成 | 第49-51页 |
| ·基于单基站定位的时空调制扩频系统 | 第51-57页 |
| ·信号接收模型 | 第52-54页 |
| ·仿真结果 | 第54-57页 |
| ·基于双基站定位的时空调制扩频系统 | 第57-61页 |
| ·信号接收模型 | 第57-59页 |
| ·仿真结果 | 第59-61页 |
|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