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肿瘤发病机制与瘀、热、毒相关性探讨 | 第13-18页 |
第一节 瘀、热、毒与肿瘤 | 第13-15页 |
1 瘀、热、毒病理相关 | 第13页 |
2 热与毒邪致肿瘤机制 | 第13页 |
3 瘀与毒邪致肿瘤机制 | 第13-14页 |
4 毒邪致肿瘤机制探讨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伤寒论》瘀、热、毒相关证治理论探讨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清热、化瘀、解毒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效应机制研究 | 第18-33页 |
第一节 肿瘤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 肿瘤细胞MDR机制研究 | 第18-21页 |
·基因编码P糖蛋白(P-gp)转运药物 | 第18页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过度表达 | 第18-19页 |
·热休克蛋白(HSPs)滞留化疗药物 | 第19页 |
·肺耐药蛋白(LRP)调整药物转运 | 第19页 |
·拓扑异构酶Ⅱa(Topo Ⅱa)含量降低 | 第19页 |
·核糖体蛋白L23、S13(RPL23、RPS13)抑制细胞凋亡 | 第19-20页 |
·抑癌基因P53的突变 | 第20页 |
·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平衡失调 | 第20页 |
·膜蛋白Fas/FasL信号传递失调 | 第20页 |
·环氧合酶-2(COX-2)过度表达 | 第20-21页 |
2 肿瘤细胞MDR逆转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西医药逆转肿瘤细胞MDR研究进展 | 第21页 |
·基因治疗逆转肿瘤细胞MDR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中医药治疗逆转肿瘤细胞MDR机制进展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抗炎宝加味丸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效应机制研究 | 第24-33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细胞株 | 第2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药物配制 | 第26页 |
·实验分组 | 第26-27页 |
·细胞培养 | 第27页 |
·抗炎宝加味丸干预胃癌细胞存活率测定 | 第27页 |
·胃癌细胞耐药指数测定 | 第27-28页 |
·抗炎宝加味丸干预后顺铂的耐药逆转指数测定 | 第28页 |
·抗炎宝加味丸对细胞内顺铂浓度的影响测定 | 第28页 |
·抗炎宝加味丸对细胞内P-gp表达的影响测定 | 第28页 |
·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抗炎宝加味丸干预胃癌细胞存活率测定 | 第29页 |
·胃癌细胞耐药指数测定 | 第29页 |
·抗炎宝加味丸干预后顺铂的耐药、逆转指数测定 | 第29-30页 |
·抗炎宝加味丸对细胞内顺铂浓度的影响测定 | 第30-31页 |
·抗炎宝加味丸对细胞内P-gp表达的影响测定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