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江苏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 第9-10页 |
·遥感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国内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有待完善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的构建 | 第15-27页 |
·干旱 | 第15-20页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第16页 |
·降水Z指数 | 第16-17页 |
·标准化降水指数 | 第17-19页 |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 第19-20页 |
·干旱指标的确定 | 第20页 |
·热害 | 第20-23页 |
·气象学指标 | 第21页 |
·生物学指标 | 第21-22页 |
·热害指标的确定 | 第22-23页 |
·冰雹 | 第23-25页 |
·冰雹指标 | 第23-24页 |
·冰雹指标的确定 | 第24-25页 |
·霜冻 | 第25-27页 |
·霜冻指标 | 第25-26页 |
·霜冻指标的确定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7-34页 |
·总体设计 | 第27-28页 |
·系统目标 | 第27页 |
·系统原则 | 第27-28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28页 |
·软件语言 | 第28页 |
·支撑软件 | 第28页 |
·系统网络结构 | 第28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 | 第28-29页 |
·开发方案的选择 | 第29-30页 |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30-32页 |
·ArcGIS Engine概述 | 第31-32页 |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平台概述 | 第32页 |
·.NET平台上的C#概述 | 第32页 |
·系统设计路线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34-43页 |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34-35页 |
·基于组件的接口技术 | 第34页 |
·混合编程技术 | 第34-35页 |
·面向对象技术 | 第35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35-38页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35页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数据的来源 | 第36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36页 |
·数据库表结构 | 第36-38页 |
·系统的开发 | 第38-43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38-39页 |
·视图基本地图操作 | 第39-42页 |
·气象数据查询模块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43-49页 |
·数据查询 | 第43-45页 |
·按日期查询 | 第43-44页 |
·按站点查询 | 第44页 |
·条件查询 | 第44-45页 |
·地图绘制 | 第45-46页 |
·地图绘制演示 | 第45-46页 |
·空间分析 | 第46-47页 |
·空间插值方法 | 第46页 |
·空间分析功能演示 | 第46-47页 |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功能 | 第47-48页 |
·其他功能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系统的应用举例 | 第49-54页 |
·江苏省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研究 | 第49-54页 |
·数据来源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显示 | 第50-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创新点 | 第54-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