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17页 |
| 1.中华绒螯蟹增养殖发展史 | 第12-14页 |
| 2.中华绒螯蟹营养学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3.研究不同增养殖水域中华绒螯蟹营养指标差异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脏、性腺指数比较分析 | 第17-24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 ·采样时间、地点 | 第18页 |
| ·样品处理 | 第18页 |
| ·不同水体背景资料 | 第18-19页 |
| ·计算公式 | 第19-20页 |
| ·统计分析 | 第20页 |
| 2.结果 | 第20-21页 |
| 3.小结与讨论 | 第21-24页 |
|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参数的差异 | 第21-22页 |
| ·雌蟹与雄蟹的差异 | 第22-23页 |
| ·性腺指数、肝脏指数和肌肉指数之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一般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第24-30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 ·采样时间、地点 | 第24页 |
| ·样品处理 | 第24-25页 |
| ·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一般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 3.小结与讨论 | 第27-30页 |
| ·雌、雄蟹一般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一般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第28页 |
| ·风味品质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氨基酸比较分析及营养评价 | 第30-41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30-31页 |
| ·样品采集 | 第30页 |
| ·样品处理 | 第30-31页 |
| ·测定方法 | 第31页 |
| ·营养评定 | 第31页 |
| 2.结果和分析 | 第31-39页 |
| ·中华绒螯蟹氨基酸组成差别 | 第31-35页 |
| ·营养价值的评定 | 第35-39页 |
| 3.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 ·氨基酸指标分析的意义 | 第39页 |
| ·中华绒螯蟹氨基酸品质评价指标建立 | 第39-40页 |
| ·中华绒螯蟹氨基酸品质与养殖方式优化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脂肪酸比较分析 | 第41-49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 ·采样时间、地点 | 第41-42页 |
| ·样品处理 | 第42页 |
| ·脂肪酸分析 | 第42-43页 |
| 2.结果和分析 | 第43-46页 |
|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脂肪酸组成的共同特点 | 第43-45页 |
|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差异 | 第45-46页 |
| 3.小结与讨论 | 第46-49页 |
| ·对中华绒整蟹的脂肪酸评价 | 第46-47页 |
|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整蟹可食部分脂肪酸营养品质比较 | 第47-48页 |
| ·中华绒螯蟹脂肪酸含量与风味品质指标选择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矿质元素比较分析 | 第49-57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 ·采样时间、地点 | 第49页 |
| ·样品处理 | 第49-50页 |
| ·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 ·数据统计 | 第50-51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3.小结与讨论 | 第54-57页 |
| ·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矿物元素含量概况 | 第54-55页 |
| ·不同增养殖水体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差异与原因分析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绩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