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26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 第7-1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3-26页 |
一、国际岩画学研究情况 | 第13-15页 |
二、国内岩画学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第一章 阴山岩画的生成环境 | 第26-33页 |
第一节 阴山岩画生成的地域环境 | 第26-28页 |
第二节 阴山岩画创作的人文背景 | 第28-30页 |
一、阴山岩画的创作时代与缔造者 | 第28页 |
二、阴山岩画创作所依托的社会经济形态 | 第28-30页 |
第三节 阴山岩画中的主要图像纹饰 | 第30-33页 |
第二章 阴山岩画中生殖类岩画和动物蹄印纹饰的形象分布及其演变历程 | 第33-39页 |
第一节 生殖崇拜岩画的考古发现和形象蕴意 | 第33-36页 |
一、生殖纹饰的考古发现 | 第33-34页 |
二、生殖类岩画的形象分类和社会蕴意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动物蹄印纹岩画的考古发现及分布情况 | 第36-39页 |
一、蹄印纹饰的发现和分布 | 第36-37页 |
二、蹄印纹岩画的形象特点及其时代演变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阴山岩画中动物蹄印纹的意义及文化功能 | 第39-50页 |
第一节 阴山岩画中动物蹄印纹相关意义探讨 | 第39-41页 |
一、动物蹄印纹的相关文献及史料 | 第39-40页 |
二、动物蹄印岩画的蕴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动物蹄印纹岩画的艺术本体 | 第41-45页 |
一、蹄印纹岩画的艺术表现风格 | 第41-42页 |
二、蹄印纹岩画的审美分析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动物蹄印纹岩画的文化功能 | 第45-50页 |
一、巫术活动功能 | 第45-47页 |
二、符号象征功能 | 第47-49页 |
三、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9页 |
鸣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