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不动产占有税基本理论 | 第1-21页 |
一、不动产占有税概述 | 第9-12页 |
(一) 不动产及其特征 | 第9-11页 |
(二) 不动产占有税的概念及特点 | 第11-12页 |
二、课征不动产占有税的依据 | 第12-14页 |
(一) 利益说 | 第12-13页 |
(二) 社会政策说 | 第13页 |
(三) 能力说 | 第13-14页 |
(四) 效率要求 | 第14页 |
三、不动产占有税税负归宿分析 | 第14-17页 |
(一) 传统观点: 占有课税是一种货物税 | 第14-16页 |
(二) 新观点: 占有课税是一种要素税 | 第16-17页 |
四、不动产占有税效应分析 | 第17-21页 |
(一) 经济效应 | 第17-19页 |
(二) 社会效应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不动产占有税的国际比较 | 第21-32页 |
一、立法模式比较 | 第21-23页 |
(一) 一般财产税立法模式 | 第21-22页 |
(二) 个别财产税立法模式 | 第22-23页 |
二、税制要素比较 | 第23-29页 |
(一) 纳税人 | 第23页 |
(二) 课税对象 | 第23-24页 |
(三) 计税依据 | 第24-27页 |
(四) 税率 | 第27页 |
(五) 税收优惠 | 第27-29页 |
三、纳税评估比较 | 第29-32页 |
(一) 评估方法 | 第29-30页 |
(二) 评估机构 | 第30页 |
(三) 评估周期及评估争议的处理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现行不动产占有税分析 | 第32-44页 |
一、我国现行不动产占有税概述 | 第32-34页 |
二、我国现行不动产占有税税制特征 | 第34-35页 |
三、我国现行不动产占有税存在的问题 | 第35-44页 |
(一) 税权划分缺陷 | 第35-36页 |
(二) 税种设置缺陷 | 第36-37页 |
(三) 税制要素设计缺陷 | 第37-44页 |
第四部分 改革我国不动产占有税的构想 | 第44-63页 |
一、我国不动产占有税改革的必要性 | 第44-47页 |
(一) 不动产市场的发展要求对不动产占有税作出调整 | 第44-45页 |
(二) 拟开征的物业税尚存诸多问题,需要以新的不动产占有税来代替 | 第45-47页 |
二、改革的思路——实行单一的不动产占有税 | 第47-49页 |
三、改革不动产占有税的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一) 公平与效率原则 | 第49页 |
(二) 稳定原则 | 第49-50页 |
四、不动产占有税税制要素设计 | 第50-56页 |
(一) 纳税人 | 第50-51页 |
(二) 课税对象 | 第51-52页 |
(三) 计税依据 | 第52-53页 |
(四) 税率 | 第53-55页 |
(五) 税收优惠 | 第55-56页 |
五、完善不动产占有税的税权划分 | 第56-58页 |
(一) 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 第56-57页 |
(二) 税收收益权的划分 | 第57页 |
(三) 税收行政权的划分 | 第57-58页 |
六、建立和完善不动产评估制度 | 第58-60页 |
(一) 技术方面 | 第58-59页 |
(二) 制度方面 | 第59-60页 |
七、完善不动产占有税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60-63页 |
(一) 完善不动产税收体系,加强不动产收益课税、流转课税的配 | 第60-61页 |
(二)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健全不动产利益分配机制 | 第61页 |
(三) 强化不动产的基础性工作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7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