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检测
摘要 | 第1-6页 |
前言 | 第6-15页 |
1 口蹄疫病毒的分类地位 | 第6页 |
2 口蹄疫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 | 第6页 |
3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6-7页 |
4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 | 第7-8页 |
5 口蹄疫病毒的复制周期 | 第8-10页 |
6 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 | 第10-12页 |
7 口蹄疫病毒的遗传变异 | 第12页 |
8 对VP_1基因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2-14页 |
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5页 |
1 材料 | 第15-1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6-25页 |
·PK原代细胞的准备 | 第16页 |
·FMDV的培养 | 第16-17页 |
·磷钨酸负染观察FMD病毒粒子 | 第17页 |
·FMDV VP_1基因的扩增 | 第17-18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8-20页 |
·阳性重组质粒的表达 | 第20-21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21-22页 |
·表达产物的鉴定 | 第22-25页 |
结果 | 第25-32页 |
1 FMDV接种PK细胞产生的CPE变化 | 第25页 |
2 FMD病毒粒子磷钨酸负染结果 | 第25-26页 |
3 FMDV VP_1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 | 第26页 |
4 PETVP_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8页 |
5 VP_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28页 |
6 VP_1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28-30页 |
7 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鉴定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1 引物设计 | 第32页 |
2 RT-PCR反应 | 第32页 |
3 重组载体PETVP_1构建 | 第32页 |
4 外源蛋白在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表达 | 第32-34页 |
5 包涵体形成的可能性原因 | 第34页 |
6 重组VP_1蛋白反应原性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43页 |
英文摘要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