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36页 |
·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11-22页 |
·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效应 | 第11-18页 |
·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11页 |
·对细胞分裂的影响 | 第11-12页 |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导致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失调 | 第13-16页 |
·对矿质元素代谢的影响 | 第16-18页 |
·植物重金属伤害机理 | 第18-19页 |
·植物重金属抗性及其机理 | 第19-22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 | 第19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 | 第19-22页 |
·植物DNA甲基化 | 第22-27页 |
·DNA甲基化的形式 | 第22页 |
·DNA甲基化酶 | 第22-23页 |
·植物中5-甲基胞嘧啶的含量及分布 | 第23-24页 |
·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在基因组的防御中起作用 | 第24-25页 |
·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25页 |
·DNA甲基化与转基因植株的基因沉默 | 第25-26页 |
·可调节植物内源基因的表达 | 第26-27页 |
·DNA甲基化模式的传递及遗传性 | 第27页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27-32页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 | 第28页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存在与发生 | 第28-29页 |
·植物生长发育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时空广泛性 | 第28-29页 |
·环境胁迫因子所致的PCD | 第29页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与调控 | 第29-32页 |
·PCD的信号分子 | 第29-30页 |
·PCD调控蛋白 | 第30-31页 |
·PCD调控基因 | 第31-32页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物学意义 | 第32页 |
·DNA损伤概述 | 第32-36页 |
·造成DNA损伤的因素 | 第32-33页 |
·DNA损伤的形式 | 第33页 |
·DNA损伤的机制 | 第33-35页 |
·DNA损伤的修复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培养和处理 | 第36-37页 |
·生长测定 | 第37页 |
·根长测量 | 第37页 |
·根数统计 | 第37页 |
·株高测定 | 第37页 |
·鲜重称量 | 第37页 |
·干重称量 | 第37页 |
·DNA提取 | 第37-38页 |
·DNA含量测定 | 第38页 |
·DNA增色效应测定 | 第38页 |
·DNA甲基化检测 | 第38-3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8页 |
·DNA的提取 | 第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8页 |
·标准品及样品制备 | 第38页 |
·5-甲基胞嘧啶测定 | 第38-39页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9页 |
·DNA样品制备 | 第39页 |
·琼脂糖凝胶制备 | 第39页 |
·上样 | 第39页 |
·电泳 | 第39页 |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介导的3′-OH末端标记(TUNEL)检测 | 第39页 |
3 结果 | 第39-48页 |
·Cr~(6+)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9-42页 |
·Cr~(6+)对小麦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Cr~(6+)对小麦幼苗根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Cr~(6+)对小麦幼苗株高的影响 | 第41页 |
·Cr~(6+)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干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Cr~(6+)对小麦幼苗DNA的损伤 | 第42-44页 |
·DNA的质量检测 | 第42页 |
·Cr~(6+)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DNA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Cr~(6+)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DNA增色效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Cr~(6+)对小麦幼苗DNA甲基化的影响 | 第44-48页 |
·标准品色谱分离以及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4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4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4-46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6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6页 |
·Cr~(6+)对小麦幼苗5-甲基胞嘧啶百分含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Cr~(6+)对小麦叶片和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 第48页 |
·小麦叶片和根尖细胞的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48页 |
·根尖细胞DNA断裂的原位TUNEL法检测 | 第48页 |
4 讨论 | 第48-56页 |
·Cr~(6+)对小麦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48-51页 |
·Cr~(6+)对小麦的DNA损伤效应 | 第51-53页 |
·Cr~(6+)对小麦幼苗DNA甲基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Cr~(6+)对小麦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 第54-55页 |
·Cr~(6+)对不同苗龄小麦幼苗胁迫效应的比较 | 第55-56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