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34页
 1 认识论态度的理想或理性第10-12页
 2 存在与认识的差别第12-16页
 3 “生活世界”第16-20页
  3. 1 世界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系统和元素)第18-19页
  3. 2 系统和结构第19-20页
 4 现象和显现第20-24页
 5 显现方式和层次第24-27页
 6 复杂性的动力模式第27-34页
  6. 1 无法简约的相互作用第27-30页
  6. 2 动力模式第30-34页
第一部分 完全还原的不可能性第34-100页
 引言第34-37页
 第二章 回到生存第37-57页
  1 主观性悖论第38-42页
  2 客观性悖论第42-44页
  3 认识论的困难第44-48页
  4 相关性的纽结第48-52页
  5 回到生存的人第52-57页
 第三章 认识的知觉基础第57-77页
  1 人的含义第57-60页
  2 认识的两义性第60-69页
   2. 1 两义性概念第60页
   2. 2 对知觉认识的传统偏见的批判第60-69页
    2. 2. 1 批判知觉认识的经验论第61-65页
    2. 2. 2 批判知觉认识的唯理论第65-66页
    2. 2. 3 “美诺悖论”第66-67页
    2. 2. 4 知觉的确实性和判断第67-69页
  3 现象场第69-71页
  4 科学的知觉基础和生活世界的合理性第71-77页
 第四章 意识经验的主观性和涌现第77-100页
  1 自然化的心智第77-78页
  2 主观性、主观特性和“难问题”第78-85页
   2. 1 主观性第78-80页
   2. 2 主观特性第80-82页
   2. 3 论证主观性第82-85页
    2. 3. 1 杰克逊的“知识论证”第82-83页
    2. 3. 2 内格尔的“成为……会是什么样子” (What it is like to be……)的论证第83-84页
    2. 3. 3 主观性/客观性第84-85页
   2. 4 意识的“难问题”第85页
  3 驳查默斯第85-89页
  4 涌现和意识的判据第89-91页
  5 意识涌现的现象论第91-93页
  6 进一步的哲学思考第93-99页
   6. 1 意识和自然关系的现象结构第94-96页
   6. 2 存在与描述第96-97页
   6. 3 选择与逻辑第97-98页
   6. 4 行为与认识第98-99页
  7 总结第99-100页
第二部分 复杂性的动力模式第100-147页
 引言第100-102页
 第五章 有结构的建构第102-121页
  1 发生认识论第102-115页
   1. 1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发生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活动的建构第105-111页
    1. 1. 1 活动第105-108页
    1. 1. 2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第108-111页
   1. 2 发生认识论的客体和客观性的含义第111-115页
  2 认知发展的适应性动力:同化-顺应第115-121页
   2. 1 适应:同化-顺应第115-118页
   2. 2 衍生论第118-121页
 第六章 市场反身性的解释学处境第121-147页
  1 反身性的一般概念第122-126页
  2 反身性的解释学处境第126-131页
  3 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批判第131-134页
  4 一个反身性运作的模式--盛衰序列第134-137页
  5 不完备理解、可错性和偏见第137-140页
  6 时间和历史的实在第140-144页
  7 一些相关的联系第144-147页
结语: 生活世界的逻辑第147-156页
附录第156-161页
引用和参考书目第161-167页
后记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城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策略--以攀枝花市为例
下一篇:变迁村落文化中的女性角色--对L村日常生活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