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 第8-56页 |
胰岛素抵抗在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及治疗研究现状 | 第8-26页 |
1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第8-9页 |
2 IR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9页 |
3 IR的病因 | 第9-11页 |
4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第11-14页 |
5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 第14-17页 |
6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 第17-21页 |
参考文献(一) | 第21-26页 |
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思路和方法 | 第26-39页 |
1 古人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 第26页 |
2 胰岛素抵抗研究在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中的地位 | 第26-28页 |
3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的现代研究 | 第28-34页 |
4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二) | 第36-39页 |
代谢综合征从肝胃郁热论治的理论探讨 | 第39-46页 |
1 肝、胃的生理功能 | 第39-40页 |
2 肝胃郁热证产生的机制 | 第40-42页 |
3 肝胃郁热证形成痰湿、瘀血的病理产物 | 第42-43页 |
4 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表现 | 第43页 |
5 清泻肝胃郁热证的可能作用机制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三) | 第45-46页 |
大柴胡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 第46-56页 |
1 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 | 第46-48页 |
2 大柴胡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认识 | 第48-49页 |
3 古代应用 | 第49页 |
4 现代临床应用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四) | 第53-56页 |
第二部分 开郁清胃颗粒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第56-79页 |
前言 | 第56-57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57-61页 |
结果 | 第61-71页 |
讨论 | 第71-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