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生态城市热和城市化大背景下城市蔓延的盲目性 | 第7-8页 |
·高科技走势下未来新城市探索 | 第8页 |
·新城市主义方兴未艾 | 第8-9页 |
·信息革命对城市传统空间发展的冲击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情况概述 | 第10-13页 |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进展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2 生态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析 | 第14-29页 |
·生态城市的概念 | 第14-15页 |
·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演变模式 | 第15-17页 |
·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生长模式 | 第15-16页 |
·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衍生模式 | 第16页 |
·交通对传统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 第16-17页 |
·生态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探析 | 第17-25页 |
·生态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的演变 | 第17-20页 |
·生态城市空间景观发展模式 | 第20-22页 |
·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集中立体化发展 | 第22-23页 |
·生态城市的空间建设模式 | 第23-24页 |
·生态城市的功能模式-功能混合与高效 | 第24页 |
·生态城市的交通模式 | 第24-25页 |
·生态城市空间发展的深层机制 | 第25-29页 |
·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变 | 第25-26页 |
·生态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 | 第26-27页 |
·人---地的和谐发展 | 第27-28页 |
·地---地的和谐发展 | 第28-29页 |
3 我国生态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讨 | 第29-35页 |
·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震荡 | 第30页 |
·我国传统城市空间发展的借鉴作用 | 第30页 |
·我国生态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 第30-32页 |
·我国生态型城市空间发展的调控措施 | 第32-35页 |
·城市规划的落实,贯彻生态规划 | 第32页 |
·实施“反规划” | 第32-33页 |
·生态型城市空间建设的同步性和逐步性 | 第33页 |
·生态文化的渗透 | 第33-34页 |
·循环经济的试行 | 第34页 |
·创建生态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 | 第34页 |
·新城市的探讨与实践 | 第34-35页 |
4 新城市---岛城(Miniplexion City)建设的探讨 | 第35-49页 |
·Miniplexion City(岛城)的空间发展模式探讨 | 第35-42页 |
·Miniplexion City(岛城)的定义 | 第35-36页 |
·岛城理论构建的思路分析 | 第36-37页 |
·新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 | 第37-38页 |
·新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 | 第38-39页 |
·新城市的交通模式 | 第39-40页 |
·岛城的空间发展构想-立体分形城市 | 第40-42页 |
·岛城的空间规模和容量 | 第42页 |
·岛城的空间区位分析 | 第42-44页 |
·岛城的空间效益分析 | 第44-45页 |
·空间利用的高效性 | 第44-45页 |
·空间混合的凝聚性 | 第45页 |
·岛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 第45-47页 |
·多功能混合建筑(Mixbuilding)的兴盛 | 第46页 |
·生态建筑设计的推广 | 第46页 |
·巨型城市的研究的进展 | 第46-47页 |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 | 第47页 |
·岛城研究与建设的推进措施 | 第47-49页 |
·网络模型的模拟与虚拟城市的调查 | 第47-48页 |
·大型房地产和政府的联合试点 | 第48-4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