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双语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6-8页 |
一 本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6页 |
二 本研究的教育背景 | 第6-8页 |
第二节 论文思路与框架 | 第8-12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 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述评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一 国外双语教学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二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概况 | 第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 大陆地区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二 关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双语教学概况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双语相关概念 | 第18-25页 |
一 双语现象 | 第18-19页 |
二 什么是双语 | 第19-20页 |
三 什么是双语能力 | 第20页 |
四 双语课程 | 第20-21页 |
五 双语教育 | 第21-22页 |
六 双语教学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双语教学现状 | 第25-30页 |
一 双语教学实施成果 | 第25页 |
二 对双语教学存在的认识误区 | 第25-26页 |
三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情境认知理论:双语教学革新的新视角 | 第30-52页 |
第一节 双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30-33页 |
一 双语教学的认知原理 | 第30-32页 |
二 双语教学的情感原理 | 第32页 |
三 双语教学的语言学原理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情境认知理论概览 | 第33-43页 |
一 情境认知理论的起源 | 第33-37页 |
二 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7-41页 |
三 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 | 第41-42页 |
四 情境认知理论的特点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典型的情境认知教学模式 | 第43-48页 |
一 认知学徒模式 | 第43-46页 |
二 抛锚教学模式 | 第46-48页 |
第四节 情境认知理论参照下的双语教学革新 | 第48-52页 |
一 双语学习环境的革新 | 第48-49页 |
二 双语学习活动的革新 | 第49-50页 |
三 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双语教学策略 | 第52-91页 |
第一节 教学策略及其相关概念 | 第52-62页 |
一 教学策略 | 第52-55页 |
二 教学策略的特征 | 第55-57页 |
三 教学策略的结构要素 | 第57-58页 |
四 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 | 第58-60页 |
五 双语教学的教学原则 | 第60-61页 |
六 双语教学策略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抛锚式双语教学策略 | 第62-71页 |
一 抛锚式教学策略 | 第62-65页 |
二 抛锚式双语教学课例 | 第65-70页 |
三 抛锚式双语教学策略总结 | 第70-71页 |
第三节 任务型双语教学策略 | 第71-80页 |
一 任务型教学策略 | 第71-73页 |
二 任务型双语教学课例 | 第73-79页 |
三 任务型双语教学策略总结 | 第79-80页 |
第四节 暗示型双语教学策略 | 第80-89页 |
一 暗示教学 | 第80-83页 |
二 暗示型双语教学课例 | 第83-88页 |
三 暗示型双语教学策略总结 | 第88-89页 |
第五节 三种双语教学策略的比较 | 第89-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