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 | 第1-20页 |
·CFCs及HCFCs替代的形势和现状 | 第12-15页 |
·CFCs的替代 | 第12-13页 |
·HCFCs的替代 | 第13-15页 |
·R22的替代工质R290和R404A的热力学特性 | 第15-16页 |
·强化沸腾换热技术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第16页 |
·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9-20页 |
2 光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的计算关联式 | 第20-30页 |
·概述 | 第20页 |
·管内沸腾换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管内沸腾换热系数 | 第20页 |
·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管内沸腾换热通用关系式的模型 | 第21-23页 |
·光管内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的回顾与分析 | 第23-27页 |
·Chen的竖直光管内纯质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 | 第23-24页 |
·Shah的水平光管内纯质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 | 第24-26页 |
·Gungor和Winterton水平光管内纯质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 | 第26页 |
·Liu和Winterton的水平光管内纯质沸腾换热关联式 | 第26-27页 |
·各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27-29页 |
·R404A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27-28页 |
·R290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内螺纹管中沸腾换热系数的计算关联式 | 第30-45页 |
·概述 | 第30页 |
·内螺纹管的强化传热机理及工程中应用的内螺纹管型式 | 第30-31页 |
·内螺纹管的强化传热机理 | 第30-31页 |
·工程中应用的内螺纹管型式 | 第31页 |
·内螺纹管中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的回顾与分析 | 第31-35页 |
·Cavallini水平内螺纹管中纯质和混合工质的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 第31-34页 |
·Koyama的水平内螺纹管中纯质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 第34-35页 |
·Thome的水平内螺纹管中纯质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 第35页 |
·R404A作为纯质、混合工质计算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差异 | 第35-36页 |
·Cavallini,Koyama和Thome的内螺纹管沸腾换热系数关联式的区别 | 第36-38页 |
·对流和核沸腾换热的影响因素 | 第36页 |
·对工质R404A各关联式中对流和核沸腾换热系数所占的比重 | 第36-38页 |
·各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38-42页 |
·实验工况下制冷剂在水平管内的沸腾换热流型 | 第38-39页 |
·R404A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39-40页 |
·R290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40-42页 |
·内螺纹管的管形尺寸对工质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42-44页 |
·内螺纹管形尺寸对R404A的沸騰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内螺纹管形尺寸对R290的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43页 |
·理想的螺旋角取值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管内沸腾换热压降的计算 | 第45-49页 |
·概述 | 第45页 |
·管内沸腾换热压降的计算关联式 | 第45-47页 |
·重力压降 | 第45页 |
·加速压降 | 第45-46页 |
·摩擦压降 | 第46-47页 |
·R404A管内沸腾换热压降 | 第47页 |
·R290管内沸腾换热压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R290和R404A水平光管与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实验 | 第49-52页 |
·概述 | 第49页 |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6 R290和R404A内螺纹管和光管内沸腾换热比较 | 第52-57页 |
·概述 | 第52页 |
·内螺纹管强化传热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52-55页 |
·管内沸腾换热系数及压降随质量流速的变化 | 第52-53页 |
·R290沸腾换热的强化性能 | 第53-54页 |
·R404A沸腾换热的强化性能 | 第54页 |
·R290和R404A沸腾换热强化性能比较 | 第54-55页 |
·内螺纹管强化沸腾换热的因素分析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7 总结 | 第57-5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7-58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