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序言 | 第9-3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美国与《京都议定书》 | 第10-14页 |
第二节 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22页 |
第三节 基本理论模式和主要观点 | 第22-26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架构 | 第26-32页 |
第一章 双层博弈模式:内在逻辑及其评价 | 第32-54页 |
第一节 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问题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单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 第35-41页 |
第三节 双层博弈模式的逻辑和内容 | 第41-48页 |
第四节 双层博弈模式的贡献 | 第48-54页 |
第二章 全球气候变化机制:问题、框架与演变 | 第54-81页 |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其缓解途径 | 第54-61页 |
第二节 《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达成与生效 | 第61-65页 |
第三节 《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及内容 | 第65-72页 |
第四节 对《京都议定书》的后续谈判 | 第72-81页 |
第三章 克林顿政府与《京都议定书》:限制与扩大 | 第81-118页 |
第一节 第一层次的博弈 | 第81-92页 |
第二节 国内的获胜集合 | 第92-107页 |
第三节 决策的背景性因素 | 第107-118页 |
第四章 乔治.W.布什政府与《京都议定书》:退出与收缩 | 第118-148页 |
第一节 第一层次的博弈 | 第119-127页 |
第二节 国内的“获胜集合” | 第127-141页 |
第三节 决策的背景性因素 | 第141-148页 |
第五章 双层博弈模式:验证与完善 | 第148-167页 |
第一节 超越“弹子球”和“因素清单” | 第148-158页 |
第二节 局部的质疑和完善 | 第158-163页 |
第三节 从比喻到理论 | 第163-167页 |
结论 | 第167-190页 |
第一节 美国与《京都议定书》 | 第167-170页 |
第二节 美国对《京都议定书》政策的评价 | 第170-178页 |
第三节 美国的政策和议定书的前景 | 第178-186页 |
第四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6-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1页 |
后记 | 第201-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