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17页 |
·研究简史 | 第10-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工作概述 | 第13-17页 |
第二章 裂缝的概念、成因、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 第17-21页 |
·裂缝的概念 | 第17页 |
·裂缝的成因类型、形态及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裂缝的分类、特征及分布规律 | 第18-20页 |
·裂缝与油气的关系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裂缝性储集层的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露头区裂缝的观察和描述 | 第21-22页 |
·岩心裂缝观测、描述和分析 | 第22-23页 |
·裂缝性储层的测井预测方法 | 第23-24页 |
·裂缝性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大民屯中部地区变质岩储层特征 | 第26-40页 |
·基岩构造及古地貌特征 | 第26-27页 |
·变质岩潜山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 第27-28页 |
·变质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裂缝的类型及特征 | 第28-34页 |
·变质岩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储集体中储集带的划分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大民屯中部地区变质岩古潜山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 第40-82页 |
·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 第40-49页 |
·利用应力场预测裂缝 | 第49-51页 |
·利用测井资料纵向上识别裂缝 | 第51-55页 |
·裂缝性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应用 | 第55-63页 |
·地震多属性聚类分 | 第63-71页 |
·裂缝性储层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 | 第71-78页 |
·裂缝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类型 | 第78-79页 |
·圈闭评价与井位部署 | 第79-80页 |
·效果分析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