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6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裂腹鱼类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鱼类年轮特征和年龄的研究 | 第10-11页 |
| ·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11页 |
| ·繁殖特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 ·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 第13-14页 |
| ·有关青海湖裸鲤的研究 | 第14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年轮特征与年龄 | 第16-2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 ·标本的采集 | 第16-17页 |
| ·材料及其处理 | 第17页 |
| ·鳞片 | 第17页 |
| ·耳石 | 第17页 |
| ·背鳍条 | 第17页 |
| ·脊椎骨 | 第17页 |
| ·图片的摄制及数据的处理 | 第17-1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4页 |
| ·形态与年轮特征 | 第18-22页 |
| ·鳞片 | 第18-19页 |
| ·形态特征 | 第18页 |
| ·年轮特征 | 第18页 |
| ·幼轮、副轮和生殖轮 | 第18-19页 |
| ·耳石 | 第19-21页 |
| ·内耳和耳石的形态特征 | 第19-20页 |
| ·年轮特征 | 第20-21页 |
| ·背鳍条 | 第21页 |
| ·脊椎骨 | 第21-22页 |
| ·年龄释读的比较 | 第22-23页 |
| ·微耳石与星耳石年龄鉴定结果的比较 | 第22页 |
| ·年龄释读的效果及差异 | 第22-23页 |
| ·年轮的形成时间 | 第23-24页 |
| 3 讨论 | 第24-27页 |
| ·年轮形成的解释 | 第24-25页 |
| ·年龄鉴定的准确性 | 第25-26页 |
| ·耳石鉴定年龄的优点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生长特性 | 第27-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年轮的确认与测量 | 第27页 |
| ·体长退算与生长方程 | 第27-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 ·渔获物的体长与体重 | 第28-29页 |
| ·丰满度 | 第29-30页 |
| ·鳞径、耳石半径、背鳍条半径与体长的关系及生长退算 | 第30-33页 |
| ·生长参数与生长方程 | 第33-34页 |
| ·生长速度、加速度和生长拐点 | 第34-36页 |
| 3 讨论 | 第36-38页 |
| ·生长退算 | 第36页 |
| ·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现状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繁殖对策及性腺组织学观察 | 第38-5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 ·繁殖对策 | 第38-49页 |
| ·繁殖季节 | 第38-39页 |
| ·群体组成 | 第39-43页 |
| ·沙柳河群体 | 第39-40页 |
| ·布哈河群体 | 第40-41页 |
| ·黑马河群体 | 第41-43页 |
| ·3个繁殖群体之间的比较 | 第43页 |
| ·性征与性比 | 第43-44页 |
| ·性征 | 第43页 |
| ·性比 | 第43-44页 |
| ·初次性成熟年龄和体长 | 第44-45页 |
| ·性体指标 | 第45-47页 |
| ·卵径与繁殖力 | 第47-49页 |
| ·性腺发育 | 第49-52页 |
| ·精巢 | 第49-50页 |
| ·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态 | 第49-50页 |
| ·精巢发育的分期 | 第50页 |
| ·卵巢 | 第50-52页 |
| ·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态 | 第50-51页 |
| ·卵巢发育的分期 | 第51-52页 |
| 3 讨论 | 第52-56页 |
| ·繁殖力 | 第52-53页 |
| ·产卵类型 | 第53-54页 |
| ·繁殖群体的变化 | 第54页 |
| ·繁殖群体现状与保护 | 第54-56页 |
| 主要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70页 |
| 图版说明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