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符号说明第10-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19页
第二章 研究背景综述第19-43页
   ·微乳液技术与理论第19-30页
     ·表面活性剂及油水体系概述第19-24页
     ·微乳液的形成、结构和稳定性第24-26页
     ·微乳液的相行为第26-28页
     ·微乳液结构参数的计算第28-30页
   ·纳米颗粒的微乳液合成第30-34页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合成第34-36页
   ·文献综述第36-41页
   ·研究的目的与范围第41-43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43-48页
   ·材料第43页
   ·方法第43-48页
     ·最大增溶水量与相图的绘制第43-44页
     ·紫外吸收光谱第44页
     ·动态激光散射第44-45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核磁共振分析第46页
     ·X-ray衍射第46页
     ·透射电镜第46-47页
     ·俄歇电子能谱第47-48页
第四章 微乳液的制备与相结构第48-64页
   ·引言第48页
   ·药品与仪器第48-49页
   ·实验部分第49-50页
     ·微乳液的制备与电导率的测定第49页
     ·制备条件优化第49-50页
     ·油相的确定第50页
     ·分散相组成的确定第50页
     ·体系局部拟相图的确定第50页
   ·结果和讨论第50-63页
     ·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初始浓度的影响第50-53页
     ·适宜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的影响第53-56页
     ·油相的影响第56-58页
     ·分散相组成的影响第58-60页
     ·体系的局部拟相图与相结构第60-63页
   ·本章结论第63-64页
第五章 反相微乳液体系中水池及特性的表征第64-85页
   ·引言第64页
   ·药品和仪器第64-65页
   ·实验方法第65-66页
     ·微乳液体系的制备第65页
     ·动态激光散射法测试第65-66页
     ·红外光谱测试第66页
     ·核磁共振谱测试第66页
     ·电导率测试第66页
   ·结果和讨论第66-84页
     ·微乳液水池的尺寸变化第66-73页
     ·微乳液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第73-82页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第73-77页
       ·核磁共振谱结果分析第77-80页
       ·电导率测试结果分析第80-82页
     ·微乳液的结构参数的计算第82-84页
   ·本章结论第84-85页
第六章 微乳液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表征第85-104页
   ·引言第85页
   ·药品和仪器第85-86页
   ·实验方法第86-88页
     ·微乳液体系的制备第86页
     ·羟基磷灰石颗粒的制备第86-87页
     ·动态激光散射测试第87页
     ·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第87页
     ·x-射线衍射测试第87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第87-88页
     ·俄歇表面分析测试第88页
   ·结果和讨论第88-102页
     ·羟基磷灰石颗粒尺寸分布与表面Zeta电位第88-94页
     ·微乳液法制备羟基磷灰石颗粒的结晶程度第94-95页
     ·微乳液法制备羟基磷灰石颗粒的表面状态第95-97页
     ·微乳液法制备羟基磷灰石颗粒的红外吸收光谱第97-99页
     ·微乳液法制备羟基磷灰石颗粒的形貌第99-102页
   ·本章结论第102-104页
第七章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在微乳液中的形成过程研究第104-120页
   ·引言第104页
   ·药品和仪器第104-105页
   ·实验方法第105-107页
     ·微乳液体系的制备第105页
     ·羟基磷灰石颗粒的制备第105-106页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第106页
     ·动态激光散射测试第106页
     ·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第106页
     ·核磁共振谱测试第106页
     ·电导率测试第106-107页
   ·结果和讨论第107-119页
     ·化学反应过程第107页
     ·颗粒成核与生长的动力学分析第107-111页
     ·颗粒形成前后微乳液水核的物理化学变化第111-115页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第111-113页
       ·核磁共振谱测试结果第113-114页
       ·电导率测试结果第114-115页
     ·颗粒形成前后微乳液水核直径变化第115-119页
   ·本章结论第119-120页
第八章 结论第120-122页
第九章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4页
附: 图表目录第134-138页
   ·图目录第134-136页
   ·表目录第136-138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波阻抗梯度飞片的研制及其在动高压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