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LOGISTIC经典模型的产生及生态意义 | 第11-17页 |
·LOGISTIC模型的产生 | 第11-12页 |
·经典LOGISTIC模型的生态意义 | 第12-15页 |
·结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LOGISTIC模型的类型 | 第17-23页 |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类型 | 第17-18页 |
·LOGISTIC模型的类型 | 第18-23页 |
·Logistic连续模型 | 第18-19页 |
·Logistic离散模型 | 第19-21页 |
·具有时滞的Logistic模型 | 第21-23页 |
第三章 LOGISTIC模型的改进模型 | 第23-42页 |
·LOGISTIC模型的局限性 | 第23-25页 |
·LOGISTIC模型的改进模型 | 第25-41页 |
·Hallam改进模型 | 第25-26页 |
·Smith修正模型 | 第26-27页 |
·崔--Lawson模型 | 第27-33页 |
·崔--Lawson模型产生的背景 | 第27页 |
·崔--Lawson模型的产生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崔启武-Lawson模型与Logistic模型的比较 | 第29-31页 |
·马尔萨斯方程、逻辑斯谛方程和崔-Lawson模型的比较 | 第31-33页 |
·其它几种修正模型 | 第33-41页 |
·李新运自适应的种群增长模型 | 第33-35页 |
·沈佐锐Logistic-r方程 | 第35页 |
·吴承祯等自适应种群增长新模型 | 第35-37页 |
·广义Logistic模型 | 第37-38页 |
·Logistic自记忆模型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LOGISTIC模型中参数的优化方法 | 第42-49页 |
·LOGISTIC模型中参数的生态含义 | 第42页 |
·参数的一般估值法 | 第42-45页 |
·遗传算法 | 第45-46页 |
·改进单纯形法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LOGISTIC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49-58页 |
·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确定 | 第49-50页 |
·森林资源的管理 | 第50-52页 |
·利用LOGISTIC模型预测耐用消费品社会拥有量 | 第52-54页 |
·光皮桦种群的增长动态研究 | 第54-58页 |
·光皮桦群落特征及研究方法 | 第54-56页 |
·光皮桦及群落特征 | 第54-55页 |
·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拟合结果 | 第56-58页 |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