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生态旅游研究概述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生态旅游综述 | 第11-14页 |
一、 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三、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概述 | 第13页 |
四、 总结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内涵与特点 | 第14-18页 |
一、 海滨湿地的界定、分类与特点 | 第14-16页 |
二、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及其内涵 | 第16-17页 |
三、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研究 | 第18-33页 |
第一节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程序 | 第18-20页 |
一、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 第18页 |
二、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程序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 第20-22页 |
一、 区位分析 | 第20页 |
二、 环境分析 | 第20-21页 |
三、 资源优势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江苏海滨湿地旅游资源组成与分类 | 第22-26页 |
一、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组成 | 第22页 |
二、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 | 第22-23页 |
三、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 第23-26页 |
第四节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第26-33页 |
一、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第26-27页 |
二、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27-32页 |
三、 总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 | 第33-40页 |
第一节 生态安全理论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 第33-37页 |
一、 生态安全理论的内涵与特点 | 第33-34页 |
二、 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 第34-36页 |
三、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模式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 | 第37-40页 |
一、 产品设计开发原则 | 第37-38页 |
二、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管理 | 第40-51页 |
第一节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结构 | 第40-42页 |
一、 生态旅游管理特点与任务 | 第40-41页 |
二、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结构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 第42-46页 |
一、 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42-43页 |
二、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中利益相关者识别和管理模式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指标体系与标准 | 第46-48页 |
一、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指标体系构架 | 第46-47页 |
二、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标准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手段与方法 | 第48-51页 |
一、 行政管理 | 第48页 |
二、 法律管理 | 第48-49页 |
三、 经济管理 | 第49页 |
四、 宣传教育 | 第49页 |
五、 职业培训 | 第49-50页 |
六、 规划与分区管理 | 第50页 |
七、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 | 第50页 |
八、 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协调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江苏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战略 | 第51-59页 |
第一节 盐城海滨湿地旅游发展概况 | 第51-52页 |
一、 自然特征与地理位置 | 第51页 |
二、 盐城海滨湿地旅游发展状况 | 第51页 |
三、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现存问题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 第52-58页 |
一、 盐城海滨湿地滩涂生态旅游资源与分布 | 第52-54页 |
二、 盐城海滨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 第54-56页 |
三、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管理措施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盐城生态湿地旅游发展战略 | 第58-59页 |
一、 总体目标地位 | 第58页 |
二、 指导思想 | 第58页 |
三、 战略重点 | 第58-59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