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编组站论文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

第1章 概述第1-19页
 1.1 论文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论文研究范畴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3 预期达到目标第11-12页
 1.4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第12-19页
  1.4.1 编组站工作一般特点第12-13页
  1.4.2 可靠性理论基础第13-14页
  1.4.3 编组站故障分析第14-17页
  1.4.4 编组站无故障工作指标第17-19页
第2章 编组站工作流程分析第19-27页
 2.1 编组站工作流程第19-21页
 2.2 车流资源分析第21-24页
 2.3 编组站工作流程分析第24-27页
  2.3.1 编组站作业流程中车流的转化第24页
  2.3.2 车流强度对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的影响第24-25页
  2.3.3 编组站工作流程反馈关系分析第25-27页
第3章 编组站工作人员可靠性分析第27-39页
 3.1 编组站工作组织机构基本结构第27-28页
 3.2 影响编组站组织工作的主要因素第28-30页
  3.2.1 工作计划第28-30页
  3.2.2 运输流均衡性第30页
  3.2.3 工作人员可靠性第30页
 3.3 人为失误分析第30-34页
  3.3.1 人为失误第31-32页
  3.3.2 人为失误的评价第32-34页
 3.4 编组站工作人员可靠性分析第34-39页
  3.4.1 工作人员的模糊工作状态第34-36页
  3.4.2 工作人员可靠度计算第36-37页
  3.4.3 编组站工作人员可靠性逻辑框图第37-39页
第4章 编组站信息流可靠性分析第39-45页
 4.1 编组站信息沟通的基本过程第39-40页
 4.2 编组站信息流径路第40-42页
 4.3 编组站信息流可靠性第42-45页
  4.3.1 编组站信息传播障碍分析第42-43页
  4.3.2 编组站信息流可靠性分析第43-45页
第5章 编组站结构可靠性分析第45-55页
 5.1 编组站设备及其分类第45-46页
 5.2 编组站常见站型结构分析第46-52页
  5.2.1 单向横列式一级三场第47-48页
  5.2.2 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第48-49页
  5.2.3 单向混合式二级四场第49-50页
  5.2.4 双向纵列式三级六场第50-52页
 5.3 编组站结构分析第52-55页
  5.3.1 不同类型编组站结构对比分析第52-53页
  5.3.2 编组站各子系统能力协调分析第53-55页
第6章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55-64页
 6.1 编组站工作规则化第55-56页
 6.2 编组站工作延误影响因素分析第56-57页
 6.3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定第57-59页
 6.4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59-64页
  6.4.1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分配第59-61页
  6.4.2 编组站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关系分析第61页
  6.4.3 建立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模型第61-64页
结论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业保护的财税政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银行业实现混业经营的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