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装载机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的轮式装载机防滑差速器的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引言第11-12页
   ·限滑差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发展状况第12-14页
     ·国内概况第14-15页
   ·防滑差速器的控制算法第15-17页
     ·逻辑门限值控制第16页
     ·最优控制第16页
     ·PID控制第16-17页
     ·模糊控制第17页
     ·神经网络控制第17页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差速器的结构研究与工作原理第19-30页
   ·差速器第19-20页
   ·普通差速器第20-22页
     ·结构分析第20页
     ·普通差速器的工作原理第20-22页
   ·摩擦片被动限滑差速器第22-25页
     ·结构分析第22-24页
     ·摩擦片被动限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第24-25页
   ·电磁式主动限滑差速器第25-29页
     ·选型分析第25-26页
     ·结构设计分析第26-27页
     ·电磁式主动限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研究第30-40页
   ·PID控制原理第30-32页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第31-32页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第32页
   ·BP神经网络的模型第32-34页
     ·BP神经网络层数的确定第33页
     ·BP神经网络输入层和输出层的设计第33页
     ·BP神经网络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第33-34页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学习算法第34-38页
     ·BP神经网络的前向计算第35-36页
     ·BP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第36-38页
   ·基于神经网络PID的限滑差速器控制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ZL50 装载机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第40-58页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第40-41页
   ·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模型第41-50页
     ·发动机模型第41-44页
     ·液力变矩器模型第44-47页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第47-50页
   ·变速器模型第50-51页
   ·驱动桥模型第51-52页
   ·轮胎模型第52-53页
     ·滑转率第52页
     ·轮胎数学模型第52-53页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53-57页
     ·直线行驶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第53-56页
     ·转向过程运动学分析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整车仿真与分析第58-70页
   ·概述第58-59页
   ·三种分离的路面仿真第59-61页
   ·直线行驶仿真第61-65页
     ·前轮驱动直线行驶第61-63页
     ·四轮驱动直线行驶第63-65页
   ·转向行驶仿真第65-69页
     ·前轮驱动转向行驶第65-68页
     ·四轮驱动转向行驶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全文总结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叶顶间隙对低比转速半开式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参数优化及程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