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中副产高、低沸物的转化和利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高沸物和低沸物的组成 | 第11-13页 |
| ·高沸物的组成 | 第11-12页 |
| ·低沸物的组成 | 第12-13页 |
| ·高沸物的利用 | 第13-20页 |
| ·利用高佛物制备有机硅下游产品 | 第13-15页 |
| ·高沸物裂解制备单硅烷的工业化方法 | 第15-20页 |
| ·甲基氯硅烷副产低沸物的利用方法 | 第20-24页 |
| ·分离纯化制备二甲基氯硅烷 | 第20页 |
| ·氯化氢裂解制备单硅烷 | 第20-21页 |
| ·低沸物重分配法制备单硅烷 | 第21-22页 |
| ·高、低沸物歧化制备单硅烷 | 第22-23页 |
| ·几种低沸物利用方法比较 | 第23-24页 |
| ·甲基氯硅烷单体的定量分析 | 第24页 |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高沸物裂解反应中试研究 | 第26-35页 |
| ·高沸物催化裂解中试工艺简介 | 第26-29页 |
| ·裂解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 ·高沸物的预处理 | 第27页 |
| ·中试装置技术特点 | 第27页 |
| ·高沸物裂解反应中试工艺流程 | 第27-29页 |
| ·高沸物裂解中试试验 | 第29-33页 |
| ·各因素对高沸物裂解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各因素对单硅烷收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最优条件下的验证实验 | 第32-33页 |
| ·高沸物吸收液循环套用研究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甲基氯硅烷副产高、低沸物歧化反应研究 | 第35-46页 |
| ·实验设计 | 第35-37页 |
| ·原料和试剂 | 第35页 |
| ·实验装置及操作 | 第35-36页 |
| ·产物分析以及结果表征 | 第36-37页 |
| ·工艺条件对高、低沸物歧化反应的影响 | 第37-43页 |
| ·内外扩散的消除 | 第37页 |
|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40页 |
| ·高低沸配比的影响 | 第40-42页 |
| ·不同高沸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高、低沸物歧化反应中试概念化设计 | 第43-45页 |
| ·反应装置材料的选择 | 第43页 |
| ·中试工艺及流程总体方案设计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高、低沸物组成分析及歧化反应原理探讨 | 第46-58页 |
| ·低沸物的分析 | 第46-53页 |
| ·分析条件 | 第46-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页 |
| ·质谱解析 | 第47-53页 |
| ·讨论 | 第53页 |
| ·高沸物的分析 | 第53-56页 |
| ·分析条件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 ·高、低沸物反应结果分析及反应原理探讨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高沸裂解与高、低沸歧化组合工艺探讨 | 第58-64页 |
| ·高、低沸歧化-高沸裂解组合工艺(方案1) | 第58-60页 |
| ·工艺流程框图简介 | 第58-59页 |
| ·方案1物料流程衡算 | 第59页 |
| ·方案1技术特点 | 第59-60页 |
| ·高沸裂解-高、低沸歧化组合工艺(方案2) | 第60-63页 |
| ·工艺流程框图简介 | 第60-61页 |
| ·方案2物料流程衡算 | 第61-62页 |
| ·方案2技术特点 | 第62-63页 |
| ·两种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