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2 35 kV输电线路防雷现状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9-11页 |
2 输电线路的防雷 | 第11-18页 |
2.1 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 | 第11-15页 |
2.1.1 雷闪放电的形成 | 第11-12页 |
2.1.2 线路雷电过电压的种类 | 第12-13页 |
2.1.3 线路防雷性能指标 | 第13-15页 |
2.2 线路防雷措施 | 第15-16页 |
2.3 线路型避雷器 | 第16-17页 |
2.4 小结 | 第17-18页 |
3 35 kV魏玉线路防雷性能研究 | 第18-30页 |
3.1 35 kV魏玉线路的基本情况 | 第18-25页 |
3.1.1 线路杆塔情况 | 第18-21页 |
3.1.2 线路电气参数测试 | 第21-25页 |
3.2 35 kV魏玉线路雷电跳闸率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3.3 小结 | 第28-30页 |
4 采用线路型避雷器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研究 | 第30-47页 |
4.1 贝杰龙法的原理 | 第30-34页 |
4.1.1 求解集中参数电阻网络的节点电压法 | 第31-32页 |
4.1.2 利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电压方程 | 第32-33页 |
4.1.3 计算多导线线路波过程的模变换法 | 第33-34页 |
4.2 雷击杆塔反击时的过电压 | 第34-36页 |
4.3 雷直击杆塔计算模型 | 第36-37页 |
4.4 输电线路杆塔模型 | 第37-38页 |
4.5 线路型避雷器的参数 | 第38-39页 |
4.6 雷电流参数 | 第39页 |
4.7 雷击杆塔时线路的耐雷水平 | 第39-46页 |
4.7.1 线路耐雷水平在安装线路型避雷器前后与接地电阻的关系 | 第40-42页 |
4.7.2 线路耐雷水平在不同线路型避雷器安装方式下的变化 | 第42-45页 |
4.7.3 线路型避雷器的放电电流及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 | 第45-46页 |
4.8 雷击导线时安装线路型避雷器前后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 第46页 |
4.9 小结: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